当前位置:

我与父辈

来源:红网 作者:魏显勇 编辑:张瑜 2019-03-21 21:40:44
时刻新闻
—分享—

间断性地阅读,终于将阎连科老先生的《我与父辈》读完,估计是从小的生活经历原因,一直以来对乡土文学抱有浓郁的情感偏爱,关于农村生活最本真的描写,有着世间最朴实的感动,也有着最为琐碎的繁杂,亦可以体验人性最本源的丑陋,所有的场景钩织出了一个真实的社会万象,这是一个沉寂在最底层的“歇斯底里”,阎连科先生的《我与父辈》中与父亲情感的描述令人动容。

父亲,对每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很多人想必无法用一句简单的语言加以概括,或许我们只是在读到背影之时会模糊了双眼,抑或是我们在某一个情境之下的想起会突然酸了鼻头,除此以外,大多数的时光想必都是在平凡与琐碎之间言语两半,偶尔也还会生发硝烟的味道。但不论什么时候回忆起,仿佛是什么词语都无法表达的伟岸。

在阅读《我与父辈》的过程中,一句“回家了就吃饭吧,出去了就努力出息些”给与个体太多情感蔓延,这是阎连科对父亲最为深刻也是最为宝贵的教诲烙印,大道至简,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句话之时突然也会酸了自我鼻头。人类最朴实无华的情感往往最能打动人心,扭捏作怪反而让人心生厌恶。

谈及父亲,太多情感难以表达,感激、自责、惭愧,这些词用在父子之间反而显得有了隔阂。每一个个体的成长其实就是一部家庭发展史,我们的成长见证着父辈的操劳与辛酸,也见证着父辈的成长与不易。很多时候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只会叹息当时的贫瘠与巴巴的眼神,而绝不会如当下的很多人说多么希望回到小时候。

小时候,父亲在自己心中的印象也不像其他人所说的怀念父亲伟岸的肩膀,儿时的乡村,有的只是和小伙伴一起玩泥巴、放牛、做农活的千篇一律。对父亲情感的蔓延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扩大的,时间越过悠长,也会越来越感慨父亲对自己教育重视的珍贵,如若不此,也绝不会有踏入大学的机会,不论是个人学习还是工作事业。

尤其是对于写作,其实在大学之时对于写作的概念异常模糊,加之也并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之于己而言,并非觉得具备某方面的潜质,也会窘迫于敲击键盘的声响和钢笔落下的沙沙声响,但随后的日子里,写作成为了给与个体愉悦的事情,也让人生多少有了些许乐趣。仔细回忆,依旧是父亲时常在耳边的教诲所生发的回响。

倒不是父亲爱好写作,父亲对于写作的引导完全出自于一个农民望子成龙最本源的初心,事实是,在故乡农村,很多街坊邻居家的孩子依靠“笔杆子”走出了在当时被认为是苦难生活的农村。自从大学读了新闻专业,每逢与父亲交流,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都会被他悉数提及,教育于无声处生根发芽,也为个体生活寻找到了精神的寄存与栖息之所。

终究有一天,我们都会再次追忆起与父亲之间漫长的情感债务,只希望这份情清单不会太长。

文/魏显勇

来源:红网

作者:魏显勇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3/21/525124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