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评线】对“扶贫效果悖论”还需理性对待

来源:红网 作者:尚凡 编辑:田德政 2019-04-11 14:27:12
时刻新闻
—分享—

记者调研发现,当前某些地方的扶贫工作陷入“效果悖论”:扶贫工作没少花力气做,群众也有获得,可就是没感觉,更不会感恩。(4月10日《半月谈》)

随着扶贫攻坚深入推进,各项惠民政策落地生根,乡村道路硬化畅通,环境优美、整洁,群众收入普遍提高;按理说,群众应当有相当的获得感;然现实并非如此,其获得感却并不明显,甚至还有一些人心生“不满”,此现象确实令人费解。

平心而论,扶贫工作成效显著,群众明明得到了实惠,却对扶贫工作表示“不满意”,此乃“效果悖论”也;此怪象不仅挫伤了广大扶贫干部积极性,让其付出与得到不相符,更让党和政府的扶贫伟业蒙羞。

实施精准扶贫,其重要举措在产业扶贫;唯有发展产业,方能拔穷根、真脱贫,扶贫干部目光重点聚焦贫困户,主要财力体现投向了发展产业;加之,在扶贫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让部分群众误认为其他村民尤其是干部得到的实惠可能更多,或许正因如此,才在无形之中削弱了群众的获得感。

扶贫干部,舍家离亲来到乡村,告别舒适生活,忍孤寂,视村民为亲人,找项目、思策略,走东家赴西家,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之中,却得不到理解与认同,其心中的不舒服可想而知。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扶贫的最终目的也当是让群众满意,有更多的获得感;“扶贫效果悖论”,虽说是怪事,但并非就是坏事,折射出的是扶贫工作离群众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扶贫效果悖论”,虽让扶贫干部倍感“委屈”,但冷静思之,归根到底问题还是出在扶贫干部身上,是我们的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正因如此,才导致了个别群众对扶贫效果的不认同,从而产生“扶贫效果悖论”。

此现象虽是怪事,但也不必大惊小怪,而当理性对待,深入剖析我们的扶贫工作,不断改进工作,再增添新措施,迅速补齐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这才是化解此“悖论”的良策也。

其一,扶贫干部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深入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让群众真心感到扶贫干部是在真心帮扶,而不是“镀金,谋求升迁资本”,用真心取信于民,从而让群众对扶贫干部产生依赖感,方能让群众相信扶贫干部。

其二、在突出产业扶贫过程中,莫忘改善公共及文化设施建设,“硬件”与“软件”并重,“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一起抓,并深入推进公共服务,让更多的群众有切身的获得感;同时,还当引领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扶贫攻坚之中,让群众由旁观者为参与者,带领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

其三、在取得群众真正信任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向群众讲清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扎实推行村务公开,切实解决相关信息不对等之问题,及时消除误解;狠抓村班子建设,提高其公共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扶贫效果悖论”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止步;只要我们的扶贫干部以此为镜,冷静反思,不断改进工作;不但能让此“悖论”逐渐远去,更能让扶贫干部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文/尚凡

来源:红网

作者:尚凡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4/11/531337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