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杂文的另一栖息地

来源:红网 作者:孙建清 编辑:张瑜 2019-04-16 22:01:58
时刻新闻
—分享—

如果稍微留心一下当下的文坛,很多人会有一个明显的感觉: 杂文少了!杂文少在哪里?这从两个方面可以见证:首先是发表的阵地平台少了。一度在杂文圈极具影响力的《语丝》《杂文报》等报刊相继停办了,有几个省的杂文学会编辑的杂文会刊也不见“踪影”。更为突出的是,很多大报固定多年的杂文专栏,比如像《中国青年报》的“求实篇”,《工人日报》的“钟鼓篇”,《法制日报》的“胆剑篇”,《经济日报》的“王府井随笔”......都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不知去向”了。其次是,不少过去读者颇为熟悉的甚至是声名显赫的杂文大家,已经难以看到他们在报纸上发文了。种种迹象表明,眼下已经进入了时评时代,纯文艺性的杂文的确是少而又少了!

我曾一度有一个疑惑:那些年在媒体上非常活跃的杂文家,都上了哪里?他们是不是都不写了?根据我的猜测,很多杂文作家或者改为写了别的,或者洗手不干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个疑惑,好奇心促使我上网搜了搜一些杂文家的名字,没想到“不搜不知道,一搜下一跳”:原来,这些和我同一辈或者还小一点的杂文爱好者,一刻也没有放弃思考,没有放弃写作,他们在网上开辟了一个新战场——博客,正在一日一篇的速度写着杂文、随笔。一连串的题目,煌煌然夺人眼目,我恍然大悟,心中暗语:他们的杂文都“藏“在这里呀。大喜!这里不需要列举杂文家具体的名字,那些曾经很活跃的杂文家依然在坚守着杂文阵地。这是让我感动的,也是我始料不及的。

没有必要讳言传统纸媒对杂文的冷淡,但是杂文是顽强的,它不会因为某种载体的冷落而自行沉寂,它会继续按照自己的性格生长。因为它找到了新的栖息地。当然,实事求是地说,相对于动辄发行几十万份的报纸而言,一篇文章在纸媒发表以后会同时被互联网传播开来,其受众及影响力是博客远远无法比拟的。博客的弱点或劣势在于,阅读者必须是专门寻找这个人的博客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有点“按图索骥”,而报纸的文章是随时可能跳将出来,让你不读都不行。

我有时想,杂文找到了新的栖息地真的很好,折射出网络文学的繁荣。杂文是一种以批判为主的文学样式,被称为“啄木鸟”“投枪”“匕首”。就报纸而言,杂文的刊发一向禁忌框框还比较多,编辑还心存顾虑,而网络就宽松、自如得多,而且博客的内容可以随时删除,不像报纸那样白纸黑字出来就覆水难收——想收都收不回来了。这正好给博客杂文家留下一个回旋的余地。

在全媒体时代的今天,虽然杂文式微令人遗憾,但值得庆幸的是,毕竟杂文家还有一个发声的地方。喜欢写杂文并且有点键盘能力的人可以在博客纵横捭阖、大显身手,喜欢阅读杂文的读者可以在博客找到阅读的愉悦。这真是博客对文坛的一个贡献!总之,杂文不会湮没、断绝,它会以新的方式呈现。

文/孙建清

来源:红网

作者:孙建清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4/16/532322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