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饶男孩遇害案:以暴制暴是种伪正义

来源:红网 作者:杨晓兵 编辑:夏熊飞 2019-05-13 16:35:26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江西省上饶市一学生家长持刀将一小学生刺死。有消息称遇害男孩曾经多次打该家长的女儿,家长沟通未果,悲剧就此产生。网友根据现有的事实纷纷发表自己的评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少网友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教育只能由别人来教育了”“社会上少了一个祸害”“惯坏了孩子”,满是对逝者的言语鞭笞,而对“以暴制暴”者表示理解和宽容。

“以暴制暴”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做法,在法治社会是一种非法的“伪正义”,而网友对“以暴制暴”的盲目崇拜和鼓舞蔑视了生命的价值。任何漠视生命的道德标准,都是“伪道德正义”。

此前也有此类事件,孩子受到欺负,家长怒冲学校将欺负自己孩子的同学打成轻度耳聋,社交媒体的舆论也是倒向了打人的家长,没有人同情受伤的孩子。孩子之间的矛盾未能妥善处理,造成了大人对孩子暴力相向的“主持正义”,网络舆论也高呼“正义”得到伸张,“以暴制暴”被默许成为家长保护孩子的有效手段。

而在这起事件中,“以暴制暴”的行为暴露出了其极度不合理之处,也给人们一记警醒。男子认为自己孩子受到欺负,怒杀了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学生,此“以暴制暴,以牙还牙”做法体现的是原始社会旧有的社会行为准则,导致人们相处的关系只能是:“你伤害我孩子多少,我必须加倍奉还。”但这种“以暴制暴”很难掌握“制暴”的尺度,可能会让“暴力”失控,进而威胁到人的生存,社会秩序变得混乱。

并且“以暴制暴”容易形成恶性循环,第一个“暴”已经错了,又用第二个“暴”去制止它,但是第二个“暴”很可能又成为下一次“暴”的起因,如此,“以暴还暴”,循环不已,造成无数悲剧。在这起事件中,男子认为自己的孩子受到了暴力迫害,就应该再避免暴力成为伤害他人的凶手。

“以暴制暴”被比喻为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把“暴”解释成“暴力”,那么“以暴制暴”看似有力量,实质上是一种文明的困境,也是一种最无奈的力量。靠“以暴制暴”求取正义,虽解决了一时一地的小问题,但却助长了很多人不文明的表达方式和不正义的做法,更可能激化问题双方的矛盾,甚至挑起更恶劣的对抗情绪。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不文明,社会越来越不讲求正义,再且,“以暴制暴”比的是力量,看谁的力量大,比的是谁的手段更凶狠。在“暴力”面前,正义显得弱小。

男子“以暴制暴”的结果是什么?两个家庭的悲剧。不计后果冲动为自己孩子复仇,将一条鲜活的生命从世界上抹杀,对男孩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为自己家庭带来了不幸的后果,对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

面对暴力带来的悲剧应当思考如何避免悲剧而不是让悲剧重演。孩子受到欺负,家长想要制止暴力对孩子的侵害可以理解,但是用“以暴制暴”的方法制衡不是明智之道,“以暴对暴”只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以暴制暴”不仅在法律层面违法,在道德层面是种“伪正义”,也不应该得到任何的支持。

文/杨晓兵

来源:红网

作者:杨晓兵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5/13/551044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