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给孩子的有些”错觉“必须到此为止

来源:红网 作者:​易国祥 编辑:田德政 2019-06-03 22:13:20
时刻新闻
—分享—

有个侄子在本城名校读完本科和研究生,就要到上海去工作了。本来他有更多机会留在武汉,但父母都同意他选择远行。在他将要出发的时候,包括爷爷在内的全家人都要我专门嘱咐一番。用意主要是从小离开父母在外闯荡过的我,对他有点言传身教的价值。我比较看好这个小伙。虽然他不是天赋极高,但通过勤奋努力,走出了小时候的不自信,善解人意,有几分呆萌,却不乏阳光气质。在本科即将毕业时,他对父亲说:“同寝室的几个人来自农村,经济比较困难,都准备毕业后找工作。就我家在城市,家庭条件还不错,我想读研。”父亲听了,正想说点什么,但马上笑哈哈地欣然同意。勤扒苦做的父母,能让孩子在大学没有丝毫卑微,为了自己的梦想,没有任何犹豫。做到这样,父母难能可贵。

在孩子将要远行,去独自面对生活的时候,有很多话要嘱咐,但我觉得,过去父母对孩子很多善意的隐瞒,现在有必要揭秘了,给孩子的有些“错觉”要到此为止。这是我此刻最想说的话题。

“在孩子年幼时,父母会帮孩子过滤一些他们认为不必要操心、无需担忧的家庭事务,如家庭财务、偶尔的争端、父母的病情,亲友的八卦等。”《中国青年报》近日一篇《父母与孩子双向隐瞒:家庭边界的拆与建》,这样描述父母对孩子的隐瞒。侄子的父母就是其中之一。父亲在一家公司开车,每月收入两三千元,有时几个月拿不到工资。母亲多年来在外打零工,还要争取找到能够给买保险的单位。令他们欣慰的是,儿子学习很争气,在一个很普通的小学考上了全市最好的初中和高中,在那样的学校,除了学习尖子云集,还有的家庭背景非富即贵。为此,省吃俭用的父母在学费生活费方面,从来不在儿子面前叫难;在学习和生活用品及穿着方面,从来不会让孩子在他的同学中掉价;同学之间包括过生日等正常交往,只要孩子开口,父母也不会打顿。因为家住城市东边,学校在城市西边,父亲还养个二手便宜车方便接送。看到儿子并非不知甘难辛苦,开口即给钱成了父亲的习惯动作。”家庭条件还不错“,大概就是这样形成的。

侄子,有一件事你是否知道,一次你父亲加完班,把你送到学校,在返回的路上已是深夜,车子被别人追尾,差点把车子推下高架桥。所幸护栏挡住了车,他自己处置得当,车子严重毁损,人只是受到惊吓。这件事,他连爷爷奶奶都没告诉,估计更不会告诉你。现在的你不必惭愧。因为你当时正面临考试。告诉你,你不仅无能为力,而且会分心考试。不告诉你,如同"妈妈伴盲童‘独’行“一样的道理。而现在告诉你这类事,是怕单纯的你,真的如我们隐忧的那样”错觉“下去。你也许感觉到了,从你懂事起,你妈有几件新衣服上过身。套用一句话,你的学生时代看似云淡风轻,其实是父母在负重前行。

记得作家麦家给即将远行的儿子写的那封信吗?“这是你命中注定的一次远行,有了这一天,你的人生才可能走得更远。”这句话同样适用你。长期在一个城市生活,长期在父母的怀抱中,与全球化的现实是不相符的,是一个现代青年应当避免的。不改变这个现状,你很可能继续生活在由父母透支营造的温室里,延续那种”错觉“。你不会轻看父母之外的人给予你的丁点善意,但你也许会有一种接受父母给予的理所当然。总有一天,对父母的那种关爱,你会有一种被低估感、被排斥感、不被信任感,甚至权利被剥夺感。当然,也不能排除你的父母还会以爱的名义,延续他们的护犊做法。受过高等教育的你,会接受这样的自己吗?所以,这也是我赞成并支持你毕业之后到外地去工作的原因。

小时候需要父母的呵护才能长大,长大后需要保持自我的独立性才能成熟。对一个家庭而言,这种独立性需要权利和责任意识的觉醒,需要对父母家庭深切的理解和关照。你的远行,给了你走出”错觉“(如果真有的话)的机会,也给了你更新与父母关系定位的机会。但要避免另一个问题,自我独立,不能将过去父母对你隐瞒变为你对父母的隐瞒,或者”报喜不报忧“,或者”喜忧都不报“,不要为了虚假的独立而不去寻求包括父母在内必要的帮助,从而形成父母对你的”错觉“,最终你们之间会渐行渐远。

看过《等着我》节目吗?除了因拐卖导致离散,因“独立”导致“失踪”也不乏其你这样的年轻人。这就完全失去了远行的意义哦。

文/易国祥

来源:红网

作者:​易国祥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6/03/557119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