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喘息服务”丰富民政“初心”内涵

来源:红网 作者:邓尤福 编辑:陈乘 2019-06-09 20:34:18
时刻新闻
—分享—

继广州、杭州、苏州等地试行“喘息服务”后,北京也加入了试水的行列,试图用政府力量填充公共养老服务缺失的一块。(6月9日 华龙网)

据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中国已经在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目前正处于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不仅养老成为全社会要面对的问题,而且在养老过程中存在的“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问题也急需得到破解。应对老龄社会,离不开有效的服务供给,而“喘息服务”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应运而生。

所谓“喘息服务”,指通过政府购买,为失能失智的老年人提供暂时的养老服务,让家属在“全年无休”中,获得短时间的休息。从近年来一些地方对“喘息服务”的探索实践来看,其发挥的作用十分明显。随着社会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虽然社会化养老得到快速发展,但社会化养老并不是“免费蛋糕”,其养老费用的支出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而“喘息服务”不仅让失能老人享受到了政府补贴,从经济上减轻了其家庭负担,还由专业人员和养老机构照料照看,为老人康复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政府为养老提供“喘息服务”,不仅体现了民本情怀,也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初心”内涵,是民政部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项创新成果。

从发展来看,“喘息服务”也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它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一些国家对失能及心智障碍者的非机构式服务。在我国一些城市的实践,让人最有触摸感的就是近年来各地出台对家庭困难的失能老人实行一定金额补贴的政策,这无疑给困难家庭养老带来福音。还有,居民集中区出现的日间照料中心,家庭互助养老等,也让我们看到了“喘息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丰富。

当然,“喘息服务”作为应对社会老龄化、破解养老难题的新生事物,在运行中也出现一些新问题,如服务对象的条件设定、识别标准;社会力量介入、服务规范完善;怎样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全民响应的“喘息服务”格局……这些都需要政策引领和法律保障。只有政策不滞后,法律保障不断跟进,就能形成政府、社会、公众在养老资源上的合力。

文/邓尤福

来源:红网

作者:邓尤福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6/09/558112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