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2日起,各地陆续开通2019年高考成绩的查询通道,考生的志愿填报也随即提上日程。根据往年经验,许多考生以及家长并不熟悉填报流程、填报注意事项,尤其是,不知道该如何恰如其分地填报具体的院校与专业。
此时此刻,往往一些没有资质的志愿填报辅导机构以及山寨专家借机敛财。媒体近日就报道,在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即将到来之际,高考志愿规划、填报辅导广告铺天盖地。而这些高考志愿填报辅导,收费多在数千元至上万元,辅导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仅培训三四天就能速成上岗,一些考生在机构辅导下填报的志愿并不靠谱。
客观而言,填报志愿是许多人的人生第一次,没有经验可谈,必然遇到无从下手的窘况。既害怕志愿填报高了,不被录取,又害怕志愿填报低了,亏了自己。尤其是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填报志愿时更是左右为难,最后不得不花钱求教辅导机构里那些“山寨专家”。
而一些辅导机构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赚钱,赚钱方式一是兜售数据卡,一是提供一对一“专家辅导”。而这些号称专家的所谓“高考志愿规划师”,大多接受几天的培训,就领证上岗,还有的自己网上购买个证书,也能获得“规划”资格。这些人的眼光都落在收费上,所以只要保证考生能够顺利被大学录取就行,也因此,他们往往建议考生以及家长填报比较稳妥的志愿。
有的“专家”自己就承认,文化水平不高,连大学也没上过,却去指导别人填报志愿。业内人士称,辅导机构兜售的数据卡,其实就是根据教育部门、高等院校公布的历年考试数据,通过大数据算法得出相应结论。而招考部门和学校在数字统计方面并不统一,所以不同机构对同一所学校的分数线预估不一样,差异很大。有的考生用不同机构的系统测算,结果有的说可报一本,有的说连二本都悬。
而实际上,对于数据卡以及“专家”“规划师”存在的问题,许多考生以及家长并非不知情,只是因为缺少其他途径,才不得不依靠他们,有一种“病急乱投医”的意味。又加之志愿填报时间较短,焦虑所在,形势所迫,只好到“专家”那里去寻“救命稻草”。
记得许多年前,笔者的中考成绩出来之后,学校将考中者组织起来,由学校分析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帮助我们填报志愿。如今的高中,也应该尽心尽力地为高考考生做好志愿填报的服务工作,不能学生一离校,学校就不管了。
考生的原毕业学校帮助考生填报志愿,有以下优势。一是高中教师(尤其班主任)有多年的任教经验以及成绩各异的学生升入不同大学的见证经历,这些经历使高中班主任早已成为活的“数据卡”,依据这些数据,完全可以给今天的考生提供建议。
二是学校可以邀请有资质的志愿填报专业团队来助阵,为同学们提供必要的帮助。这样做,不仅数据精确,有的放矢,也可以节省考生家庭支出,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
当然,除了学校,教育部门也应该做好数据公开工作。各高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录取人数等等情况,并非高校“机密”,理应向所有考生公开。尽管每年考生手里都有教育部门发放的报考指南,但上面数据简单,且时间跨度小、整合不够,参考性不强,满足不了考生的需求。所以笔者之见,教育部门应做好信息整合工作,并通过便捷方式向考生及其家长公布最准确的参考数据。
就是说,在志愿填报方面,学校以及教育部门应多做些工作,不能袖手旁观。
文/曲征
来源:红网
作者:曲征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