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记者获悉,就近日浙江大学本科招生处负责人声称“浙江全省前100名考生报考浙江大学奖励50万元”等行为,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向浙江大学发函,要求立即纠正违规招生宣传行为。(6月26日《新京报》)
乖乖,50万元,这是一个不无诱惑力的数字,哪怕你是富二代,也未必不会一点也不动心。而其前提,仅仅是浙江全省前100名考生。这100名的概念似乎可以打个不尽恰当的比方,除了状元外其余99名姑且称作是状元的“兄弟们”。
古往今来,状元受到多少人的追捧,能获得状元头衔的十分了得,十年寒窗,一举成名。如今,若是某个学校出现了省市的高考状元,岂止是全家人光宗耀祖的事情,更是学校包括相关教育培训机构宣传招生的活广告。但从过往的实践来看,此等宣传很容易导致许多学生和家长的盲目跟风,使得原本相对公平的教育资源发生明显的倾斜,对于教育公平和教育的良性发展造成颇为不利的影响。
教育部多年前就曾发文通知,严禁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今年5月6日召开的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及5月下旬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严格规范大中小学招生秩序的紧急通知》,都重申严禁教育行政部门、初高中学校宣传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或公布中高考成绩排名等要求。
眼下,又出现高校“重金抢人”的事情,明眼人一看,这与炒作高考状元并无实质性区别。其实,教育部也早有规定:高校不得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以“签订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恶性抢夺资源。
浙江大学的“重金抢人”已经被叫停和制止,有的人似乎还不太理解。不妨回顾一下,某校出了个“高考状元”,当地政府大概出于政绩方面的考虑,动辄奖励几万十几万。还有一些企业也不甘寂寞,打着支持教育事业的旗号或以赞助、慈善的名义重奖“高考状元”。这些都被列入炒作范畴而被制止,“浙江全省前100名考生报考浙江大学奖励50万元”与此相比,从性质上讲,其实就是炒作高考状元的翻版;从程度上讲,恐怕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办教育首先需要的是尊重教育规律。作为高校,不管其目前属于公办民办,处于一类二类还是三类,你的竞争力绝对不应体现在招生时是不是展示了自己的“大手笔”,敢于向那些状元及状元的“兄弟们”抛出重金,而是要更多地体现在学校的硬件建设、师德校风、教学质量、就业预期等方面,并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在社会上的竞争力。长此以往,你根本不用绞尽脑汁想什么“绝招”,合适的生源会按照“市场规律”自然而来。
“重金抢人”就是恶性抢夺资源的一种表现,被教育部叫停和制止十分正常。可以毫不含糊地讲,这是禁炒作高考状元的持续,更是对教育公平的一种有力维护,这也给其他高校打了一剂“预防针”。
文/姚村社
来源:红网
作者:姚村社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