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教学轻科研”也不可取

来源:红网 作者:孙建清 编辑:张瑜 2019-08-19 21:30:11
时刻新闻
—分享—

不久前,南京林业大学公布了2019年职称评审结果,从教33年的理学院蒋华松教师如愿评上了教授,成为该校第一位“教学专长型”教授。据了解,蒋华松无一篇论文,也无一分科研,评教授靠的是他平时课堂教学的表现和成绩。(8月19日《中国青年报》)

教学型教授的兴起,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看上去,南京林业大学率先实行了“教学专长型”教授是一种创举,但是这样的创新也不免让人担心:教得好就能当教授,可能有点矫枉过正。我们知道,当下高校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科研是自留地,教学是公家田”。必须承认,在一段时间内,不少高校一门心思教书的教师并不占据主流地位。大学里,过度重视科研,让很多教师都把心思放在了科研而无心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质量下滑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里实际上是一个科研与教学的矛盾。如何化解这一矛盾?简单地抛弃科研,完全以教学为教师水平的评判标准,显然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是有失偏颇的。

不同于中小学的是,高校既是教学单位,又是科研单位。这里不仅培养学生,也为社会科技进步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创新驱动作用。也就是说,对于一个高校而言,科研的分量不容忽视。同样,作为一名教师,他必须既是好的教学骨干,也是科研的力量。如何处理好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看教师本人的驾驭能力。好的教师,应该是教学很受欢迎,科研的能力也很足,这是再好不过的了。诚然,除了个人能力以外,学校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应该改变的是,不能过度强调科研,以拿基金、发论文论英雄。不以论文论英雄,不是取消科研。无一篇论文,无一分科研成了好教师,实在是说不过去。

教学和科研,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一个是嘴头子,一个是笔头子。一个教师光嘴上的功夫好,还不足以称得上是好老师。比如说,他自己连一篇论文都写不出,怎么去指导、要求学生去写论文。再如,光靠耍嘴皮子,不能去总结经验,架构著作,怎么去丰富我们的学术宝库,怎么去搞好承继。实践证明,很多好的老师,是既能说又会写,如果鲁迅只是会讲课而不会写作,那么无论如何也不会奠定他大师的地位。说到底,教学和科研如鸟的双翼,又如车的两个轮子,是须臾不可分的。舍弃任何一方,都是走极端的表现。

把科研抬到吓人的程度固然不足取,但是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突然一篇论文也不要,一分科研也不要,兴起了所谓的教学型教授,实际上等于在评选教授时,已经把教学和科研两者完全割裂分开了。这种做法是危险的。显然,这会成为一些逃避科研的教师晋升教授的“捷径”。有的人认为,教授也是多元化的,可以多种类型。这完全忽视教师的本质。从根本上说,一个教师,离不开嘴头子,也离不开笔头子。如果把教师的研究方向和教育截然分开,那么对教师本身的学术提升是不利的,教师只有做科研,他的教学才会更个性化、更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而且,长此以往,有的人会觉得“教学型教授”没有科研能力,这样势必给他们贴上不会做学术的标签,如此重新划分教师阵营并不是个好事。

在我看来,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对于教学的重视程度需要加强。但不是取消科研。在大学里,教学和科研是分不开的,不能以有些人适合教学、有些人适合科研为借口而轻视科研。从本质上来说,“重科研轻教学”和“重教学轻科研”都是不可取的,两者应该平衡,两条路径没有轻重、高下之分。目下,有的高校倡导“教学型教授”,意在推动高校教师回归教学本职工作。回归教学不是不要科研。正确的做法是,高校可以把教书讲课放到第一位,适当降低科研考核指标,做到教学和科研两个轮子一起转,使之相得益彰,比翼齐飞。

文/孙建清

来源:红网

作者:孙建清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8/19/582174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