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考研”成“一个人的狂欢”,谁当反思?

来源:红网 作者:​王志顺 编辑:田德政 2019-09-13 16:13:05
时刻新闻
—分享—

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将进入100天倒计时。逐年递增的报考人数、僧多粥少的录取比例、被标签化的“考研党”……这场数百万人参加的全国性考试,每一点微小的变化都会引起讨论。有考研落榜者总结说:“如果说高考是一群人奋斗的记忆,那么考研多数情况下是一个人的狂欢”。(9月12日 中国新闻网)

“考研热”到底有多热?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考研报名人数为201万,但到了2018年,这一数字则上升到290万。2019年暂未见相关统计数据公布,想必考研报名人数不会低于去年。

考研热持续高烧不退,有外部竞争压力因素,实则是人才评价机制、标准存有某种严重缺陷;也有个体选择背后的名校梦,以及毕业时的彷徨等。但无论属哪种情况,均属一种急功近利或不属医学范畴的浮躁病,都要不得或都得治。

未来企事业之间、地区城市之间的竞争是人才之间的争夺。谁抢占了人才“制高点”,谁就有可能成最大赢家。这早已成为一句耳熟能详的流行语。但引进高学历人才,究竟是为企事业单位、为政府部门所急需,还是纯属用来为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装潢门面?或是企事业单位的随大流行为,抑或是一些政府部门出于某项工作的需要,以招聘为幌子,实则用来帮政府部门进行“变相公关”?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能不引起一些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乃至政府机关主政者高度重视。

另一方面,有了“海归”背景、硕士学位,就真的可以为自己增加就业机会的筹码么?恐怕也未必!前些年媒体公开报道的,在微软中国的一次人才招录中,来自河南南阳理工学院软件学院大专学历学生李文怡,打败与李文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很多高学历毕业生,就比较能说明问题。(2006年8月4日《现代快报》)。美术家韩美林在总结了他一次与一灯具厂负责人打交道后的经验感慨道:“大学毕业也不一定有文化,文化是一种升华的东西”。这虽是站在文化层面上来观照现实,但无疑值得那些考研大军们深思。

引进有“海归背景”、硕士学位以上的人才进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工作,小而言之,是为企事业单位、城市建设发展服务,大而言之,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需要。但如果以为引进人才,只有引进研究生学历以上的高学历人才,就失之偏颇了。事实上,无学力有实力的人俯拾即是。

显见,要想每年如过江之鲫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不继续陷于考研的焦惶之中,唯有在优化人才综合评价机制和标准,以及大学生个体陈旧观念的破除和人生规划上等方面出实招、下真功夫。唯如此,考研热才有可能逐步降温。

文/王志顺

来源:红网

作者:​王志顺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9/13/597414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