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赤壁正扬小学一项开展了4年的数学课改被叫停。该课改设定2015年秋季起,一二年级不开设数学课,学生从三年级起上数学课,且实验班的数学教学使用的是该校自编的数学教材。该小学校长认为一二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形成和发展期,不适合学抽象的数学,有初步理解能力再学效果更好。三年级再学数学效果更好尚不明确,但这位小学校长愿意为更好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的勇气可嘉,而在一定的框架内为小学课改留下探索空间也未尝不可。
小学是儿童教育的起步阶段,设置科学合理的小学课程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说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还停留在较为模糊的水平上,那么进入小学的孩子就开始逐渐对事物认知产生一个大体的逻辑与框架,这种逻辑与框架甚至会对其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美国一项对小学儿童的固定样本研究发现,这些儿童在小学阶段面对困难时的思维方式、面对奖励时的表现,对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阶段乃至工作情况都有影响。由此,小学教育的科学性往往最受关注,也最需要不断地进步与摸索。
而正扬小学课改实验便是敦促小学教育科学化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诚如我国在步入社会主义市场化阶段前夕“市场”备受质疑一般,小学课改实验也面临着作为“新生事物”可行性的指摘。“一二年级就学数学”好还是“三年级再学数学”好,也恰如“黑猫”“白猫”之争,要得出让人心服口服的结论,还得看实验过后是否真正能够平衡小学生的形象与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以实验与其结果为契机,为小学教育改革提供思路与借鉴,正式“从特殊到一般”的原理运用。
当然,课改实验要建立在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大量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展开,不可偏听、偏废。既然是改革,就会触动原来的舒适区,势必会引起阵痛与不满。改革中的阵痛虽不可免,但要将其最小化。如针对“天价学区房”问题,北京市东城区一小学的负责人在听取家长等各方代表意见,参考日本、美国等的学区设置思路并与教育局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实行了“盟、贯、带”的办学体系,使一环扣一环、一环带动一环,让优质教学资源充分流动,炒作学区房的热潮自然渐渐消退。
对于那种欲打破旧的桎梏,积极进行探索创新的行为,我们应该更多的抱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样社会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动力。就拿新闻中所说的这所小学来说,如果他们不用劳心费神的进行课改,照样可以平平庸庸地混日子,而不必受到非议。而他们能够迎着诘难而进行大胆创新,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举止。同样,每项革新都不可能做到“完美主义”,即使在过程中也不能尽善尽美,但不破除旧的桎梏,就难以踏足新的发展空间。小学课改也是如此。
来源:红网
作者:李小苏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