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校军事理论课的存在价值何在?

来源:红网 作者:张呈雪 编辑:田德政 2019-10-28 18:39:49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10月23日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建设标准》,规定大学生的军事技能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记2学分。按照《标准》,高校军事课设《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为必修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10月24日《中国青年报》)

军事理论课程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必修科目,但是历年来也伴随着不少的质疑声,不少学生认为既然自己不当兵,所学专业也与军事方面无关,为什么还要必修军事理论?也有一些人认为,我们处在一个和平年代,军事理论课程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那么军事理论课程为什么是高校必修课呢?笔者认为这门课程的开设旨在让青年一代更好地了解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历史不容遗忘,警钟时常回响。正如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所言,“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满足感前所未有,14亿中国人民为我们取得的成就和进步感到骄傲自豪。”我们今天站在了离梦想最近的地方,我们处在了最美好的新时代,可以说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都是太平盛世下的宠儿。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今天拥有的一切,但是我们可能并不了解今天这种生活是从何而来。

国庆70周年阅兵的盛大场景还历历在目,东风-41核导弹、99A坦克、歼-20战斗机、巨浪-2导弹等明星装备的惊艳亮相,既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军队的“硬”实力,也同时表明了中国保卫和平的决心。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过去没有枪没有炮只能以血肉之躯抵抗侵略的历史,不能忘记过去被他国任意敲诈金钱、任意践踏主权、任意分割领土的屈辱,那些为国家繁荣富强做出巨大贡献的英烈楷模们,那些隐姓埋名无私奉献的无名英雄们,是他们的奋斗和努力换来了如今的太平盛世。

作为国家之栋梁的青年一代,更应该对国家历史了然于胸。虽然不会再有硝烟战争,但是国家之间的竞争依然存在,牺牲依然存在,我们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不能被眼前的和平所麻痹,更不应该忘记和平背后的流血牺牲。而军事理论课程的设计就是要大家以史为鉴,不忘过去惨痛教训,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

爱国不满足于为你的辉煌成就欢呼呐喊,更想要去深入了解你的伟大和坚毅。今日中国之盛世,离不开革命先辈们的流血牺牲,但长久的国富民强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和奋斗,尤其是肩负国家重担的青年一代,我们不应该只是祖国繁荣昌盛的旁观者和见证者,更要做参与者和共享者。

国庆阅兵仪式受阅官兵步履铿锵整齐划一的画面一遍遍刷屏,刚刚结束的军运会上我们又以金牌奖牌数量第一的成绩位列榜首,怎样的夸赞都不为过,但是我们不应只满足于“好帅好酷卧槽”的夸赞声中,我们要主动地去了解荣耀背后的故事。不是只有当英雄去世或壮烈牺牲成为热点时,才无奈感慨一句“很抱歉以这样的方式认识您”。

爱国不是盲从不是一时兴起,是从一而终发自内心的一种信念,是当你真正了解荣耀背后的艰辛和牺牲,主动将爱国内化为心中信仰。一个国家国防的强大,并不单单靠新进的武器设备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国民精神。高校开展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意义,就是要让大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强化爱国主义信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依旧保持清醒的意识,铭记历史做好当下,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家国情怀不能丢弃,要一代一代流传下去。军事理论课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强化这种家国意识,让当代大学生有责任心有使命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有挑起时代重担,扛起时代大旗,共筑和平盛世的决心和毅力!

不忘昨日中国之悲壮,心系今日中国之富强,勇担明日中国之重任,这才是高校开展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应有之义。然而现实状况却是,专业教师群体严重缺乏,学校照本宣科敷衍授课,从而导致了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也就无法实现课程开设的初衷和意义。

文/张呈雪(新疆财经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张呈雪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0/28/615768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