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学旅行应将公益性坚持到底

来源:红网 作者:强德平 编辑:田德政 2019-11-01 17:27:33
时刻新闻
—分享—

自2016年教育部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以来,研学旅行已经成为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的一门必修课。但笔者发现,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学生需要承担相应的研学费用,不少学校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这让一些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望“游”兴叹。究其原因,是社会层面还没有健全的研学公益体系,教育管理部门还没有有效的研学帮扶政策。

必须明确,不能保证全员参与的研学旅行,肯定是一种缺憾。因为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的体验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绝佳载体,也是学生之间建立良好友谊的重要契机。如果学生无法和全班同学一起参与研学旅行,这就意味着无法准确体验到周围人看到的、学到的东西,就意味着他们无法和身边的同学就某个知识进行争辩,就某个活动进行讨论,就某个场景进行回忆,这对于学生的心理成长来说,是非常尴尬的一种处境。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孙云晓也曾指出,青少年成长的过程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体验性,二是群体性。体验性是指,青少年需要亲身参加许多亲近社会与自然的实践活动,在体验中逐渐成长。群体性是说,青少年完成社会化离不开群体性交往,父母和老师是无法代替伙伴的作用。可以说,研学旅行顺应了青少年成长的基本规律,兼具了体验性和群体性这两大特征。对于无法参与研学旅行的困难学生,就等同于体验性和群体性的双重丧失。

如果无法参与研学旅行让一些学生没有学习的体验,也没有情感的交互,甚至自卑的心理被加剧,那么让家庭困难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研学旅行当中来就变得尤为关键。事实上,早在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就明确要求:“研学旅行要秉持公益性原则,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可见,研学旅行秉持一定的公益性,是教育所需要,也是政策所要求。

随着近些年一些研学活的空间跨度越来越大、学习内容越来越多,学习质量越来越强,一些研学活动的费用也变得越来越贵,所以,及时预见困难学生的“研学困境”,并做好相应的政策保障意义重大。在具体的实施环节,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社会研学组织应该合力构建研学公益体系,切实解决困难学生的研学难问题。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有效的研学帮扶政策,减免或补助家庭困难学生的研学费用;学校应该做好困难学生的认定和保密工作;社会研学组织应当适当让利,充分考虑到不同家庭的经济情况,并提供一些免费名额。

文/强德平

来源:红网

作者:强德平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1/01/617891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