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构建顺风车安全屏障须凝聚多方智慧

来源:红网 作者:曾志红 编辑:刘艳秋 2019-11-08 12:50:44
时刻新闻
—分享—

滴滴顺风车消失436天后“复活”,综观一些媒体的报道,不难发现,公众对于滴滴顺风车重新上线的质疑,仍聚焦于安全问题。

无论如何,安全永无止境,再多的关注、质疑与聚焦,都是正常不过的。而对于一个以安全为生命的平台,公众对安全问题的持续关注,也是其提升产品用户体验的必要一环。在下线的一年多时间里,滴滴顺风车产品迭代18个版本,整合共330项功能,收到了30万条网民建议,优化了系列安全策略,引入了失信人筛查机制,而且积极分享安全建设上的思考,探索与第三方信用产品合作方式,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行业多家企业共同打造顺风车团体标准。还有,试运营期间依然保持着开放的心态,主动呼吁广大用户提意见,以此优化安全方案与提升安全体验。

诸如此类全力提升顺风车安全系数的努力,在技术、策略及行业生态重建上的主动作为与积极探索,让我们看到了滴滴平台在保障司乘权益,维护安全出行的诚意。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事实上,面对滴滴顺风车引发的热议,我们一方面要反思那些曾经发生的安全故事,以此警醒,且以百倍的努力,为出行安全打造一道绿色屏障。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从顺风车的社会价值与民生功能上考量,充分利用顺风车绿色、生态、智能的特性,放大赋予消费者的权益。这些方面,国家也已经从顶层进行了规范,比如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到,要鼓励发展平台经济新业态,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完善新业态信用体系,切实保护平台经济参与者合法权益,强化平台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等。这一意见的出台,为包括滴滴在内的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切实而具有可操作性的行动指南。基于这一时代背景,滴滴顺风车作为这一行业的“先行者”,在遇到了包括破解司乘安全问题的困境后,担负应有的责任,不惜一切“all in”安全,不断坚持整改,这一持续为构建顺风车安全体系的探索,都应当是这一行业必须珍视的经验,客观上也为继续攻关平台经济发展存在着的安全等关键性难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路径。

毕竟一辆安全的顺风车,于我们所有人都有益。尤其在共享经济备受关注的当前,安全是根本,重于泰山。当然,这份“更加安心”需要多方合力,构建顺风车安全屏障须社会多方参与。首先,滴滴平台应承担主体责任,哪怕是将安全视为“唯一的KPI”,也要确保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比如在回应用户诉求上,要做到高效及时;在行业规范上,主动参与构建标准体系;在技术方面,可以继续探索区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打造一条安全链等等,另外更要继续以开放的姿态,合理整合公众的建议。只有通过这些多层面的努力,打下坚实的“安全地基”,滴滴顺风车的大厦才能更加稳固。

除了顺风车平台自身的努力与探索,以及汇聚公众智慧外,政府部门还得强化监管,出台保障性政策,尤其要针对行业可能遇到的问题要提供指导意见,帮助企业解决平台运营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只有社会形成共识,汇聚包括政府、企业、媒体及广大网民在内的多方智慧,顺应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为这一共享型、数字型的平台经济保驾护航,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才能真正释放平台经济所蕴藏的动能,优化整合各行业各区域资源,扩大社会就业服务民生,最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曾志红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1/08/619170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