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依扎“开撕”恶评?反对网络暴力不该诉诸朴素正义

来源:红网 作者:张子涵 编辑:田德政 2019-11-10 16:24:26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女演员热依扎正面“硬刚”网络暴力的话题持续走热。因长期遭受恶语相向,不堪忍受网络攻击的她,将上百条恶评全部“挂”出,向辱骂者公开宣战。(11月08日《北京日报》)

尽管热依扎在转发恶评时显现出的勇气和反抗精神令人敬佩,这种行为客观上也能打击一部分网络暴力者,我们不能否认这是一种正义的伸张,但我们应该看到,这种正义是一种个体自发行使的朴素的正义。

笔者认为,反抗网络暴力不应诉诸个体的朴素正义,而是应该拿起理性的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首先,朴素正义因其个人性和主观性,可能会偏离原有的方向。正如许多人指责的一样,热依扎所转发的“恶评”中不只包括恶意的污蔑和诽谤,还包括一部分较为温和中立的建议。热依扎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从她有些被人诟病的“过激”的言论中(比如“让网络暴力者也尝尝被网络暴力的滋味”),我们可以看到,她也会情绪失控,以恶对恶。

我们不能苛求热依扎作为一个带着病痛的普通人,对所有评论都客观看待。但问题在于,她在此次事件中,仍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一个演员和明星。互联网的“粉圈”生态和网络暴力的议题纠缠起来,使事态更加复杂。

正如有的人对热依扎的行为提出“明星骚扰普通人”的质疑,互联网中的权力生态是复杂的,热依扎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曾是网络暴力者的众矢之的,而当她“挂出”网民,又使他们成为自己粉丝网络暴力的靶子。

“粉圈”生态的特点是党同伐异,以自己的偶像为最大。而朴素的正义往往要求简明的黑白对错,和“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同态复仇。被网络暴力的人又成为施暴者,虽然个体的正义看似得到伸张,但暴力本身并没有消失。

同时,这种朴素正义往往会引向对道德的评判而非对事实的探讨,进一步演化成对完美受害者的期待。

有些人一开始支持热依扎,但后来因为她的一些行为瑕疵而反对她,进而否认她之前的“受害者”身份;而有些人却试图将她捧上神坛,无条件支持她的一切行为,甚至转身成为施暴者。如果让个体成为反抗网络暴力的意见领袖,对受害者本身的道德要求可能会盖过对网络暴力本质的把握,而对受害者个体的喜恶也会影响对事实的讨论。“粉圈”生态和网络暴力议题相互绞缠,共同导向一种对是非观念和个人立场的二元论,而这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网络暴力看作一个个网络暴力者,它是一种负面的情绪和欲望,是一种当下网络生态和社会心理的产物,粗暴地“消灭”网络暴力的个体也不能“消灭”生生不息的网络暴力的行为,何况,当这种“消灭”本身已经成为暴力,原先的正义已经变质。

反对网络暴力,不能通过把个体架上神坛,而需要拿起理性的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文/张子涵(中国人民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张子涵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1/10/619434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