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县中衰落”里的必然与非必然

来源:红网 作者:​周东飞 编辑:田德政 2019-11-14 14:30:17
时刻新闻
—分享—

半月谈记者在福建等地一些山区县采访发现,不少县一中近年的高考成绩呈下滑趋势。教育界人士分析认为,“县中衰落”不是个别现象,近年来一些山区县基础教育师资等“软件”没跟上,已成为教育区域均衡的最大“痛点”。

“县中衰落”不是个别现象,也不是最近才引起注意的现象。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了“县一中”们的衰落呢?

其中,有必然的原因。比方说,近些年来城市化的推进。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城市化在总体肯定是趋势,它所带来的益处大大超过弊端。

但是,建立在固有城乡结构之上的一些东西,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比如,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对基础教育的显著影响,在农村是一些“空壳学校”的产生,在县城则是县一中固有优势的不守。

当城市打开了他们的大门,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在接纳劳动人口的同时,也为劳动者子女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生源的迁徙流失也就不可避免了。但这种必然的原因,肯定不是“县一中”们衰落的唯一原因。人口流动是事实,但是留守下来读书的孩子仍然有着庞大的基数。

接下来,我们就应当问问其中的非必然因素了。其中一个最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一度非常明显的“掐尖”做法。在出生人口减少和城市化导致的人口流动双重作用下,生源尤其是优质生源成为学校不能不重视的资源。在一些地方,省里的学校、市里的学校分别获得了在全行政区域内掐尖招生的权利。“村里读小学,镇上读初中,县城读高中”的格局,因此又被打破了。

一头是生源受限,另一头是考试理念的转变也让“县一中”们无法及时跟上。曾经,只要肯苦读,就没有考不到高分的。但是,现在高考已经不再那么重视死记硬背,它还要考查学生的素养、能力和视野。在这个问题上,“县一中”们教出来的学生跟城市学生很难匹敌。而且,推荐录取、自主招生这些“玩法”,也几乎没有“县一中”们什么事儿。

就这样,多重因素的叠加导致了“县一中”们的辉煌不再。更让人担忧的是马太效应,最初的落后还不至于伤筋动骨,但是长期落后必然导致老师和公众的心态变化。

于是,教师在经济和失落感的双重压力下,可能选择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民办学校。而家长们则千方百计将孩子送往城市高中去就读,进一步加剧“县一中”们的生源流失。

“县中衰落”所导致的不仅仅是面子上难看,更关键的是机会不公平会带来社会差距的加大。好在人们已经认识到非必然因素的存在,并且也采取了一定的行动。比如,“掐尖”做法在很多地方都已经被禁止,或者受到遏制。高考招生向农村定向倾斜,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总体上来说,要彻底解决“县中衰落”的问题仍需努力。

来源:红网

作者:​周东飞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1/14/621398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