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的高女士遇到闹心事:她2017年在龙湖半山楼盘内部认购了一套位于33层的房屋,但发现近期封顶的楼房只有31层。她为这套不存在的“空气房”维权至今,房款和房屋都无着落。目前,这个楼盘共有190余套违规预售房产生纠纷。(11月14日 新华社)
只有31层的楼房,敢卖33层的房屋,遭殃的有近两百个购房者,可见开发商的胆子大到了何种程度。这哪里是什么违规预售和经济纠纷,分明是涉及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诈骗大案,有关部门怎么还能坐得住?
今年3月才拿到预售许可证,但早在2016年,该楼盘就以内部团购的名义在销售。有人会说,敢买五证不全的房子,购房者自己也有责任。此话不假,但如果违规预售成为行业惯例和普遍现象,这种指责又显得苍白无力。很多购房者都有这样的体会:“五证”齐全的楼盘都不便宜,很多也是在证件不全时就开始销售了,所以仅余几套挑剩下的尾房;“五证”不全的楼盘性价比更高,最后出事儿和被重罚的也只是个例。这似乎意味着,不在证件不全时付出点真金白银和开发商共担风险,便无法享受更合理的房价。
因此,在房价一路上涨的背景下,这些风险有意无意地被购房者所忽略了。然而,一旦出事儿就是大事儿,完全让购房者承担责任并不合理。对此,监管部门难辞其咎。就像股市一样,只是口头提醒股民注意风险,有时候并没有太大效果,对风险的意识来源于切实的教训。相较于发布公告和口头提醒,监管部门更该做的,其实是规范市场。如果继续像几年前一样,违规销售几乎是普遍现象,以至于找个“五证”齐全的楼盘就跟买彩票一样,那么不仅消费者选择有限,而且也会因劣币驱逐良币导致守法合规的成本越来越高。此外,对于违规销售的楼盘,执法力度非常关键,倘若不出事儿便没人管,“违规——缴罚款——合规”成为常态,也会让杀鸡儆猴的执法效果大打折扣,同时让购房者觉得风险并没有那么可怕。
表面上看,违规售楼之所以屡禁不止,在于开发商与购房者的利益趋同,愿意共担风险、共享利润,但如果仔细剖析其成因,便会发现执法不严、尺度不一才是导致市场乱象的罪魁祸首。试想,如果开发商因违规售楼缴纳的罚款超过了利润,并会因此记入信用档案而导致今后无法拿地,他还敢违规吗?
所以,此事最大的教训在于,有关部门不能坐堂监管,而是要关口前移,及时了解市场信息,主动介入处理;更要对一切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加大违法成本,而不是板子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囿于购房者利益而只是罚点钱儿了事。长此以往,开发商的胆子越来越大,敢于冒险配合的购房者也只会越来越多。
如果已经触犯刑法,数额又如此巨大,眼下公安部门就当积极介入,绝不应再和稀泥式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须知,人们对法治的信仰就来自于每一次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一次的严惩不贷,不知比多少宣传和提醒要管用。而房管局,也绝不能被开发商所绑架,如果长期不作为,任由市场秩序失范、购房者利益受损,也当以不作为问责相关人员。
来源:红网
作者:宋鹏伟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