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剖析“应付式改厕”须抬高追因视角

来源:红网 作者:张隐曜 编辑:张瑜 2019-12-11 22:56:32
时刻新闻
—分享—

记者近期在内蒙古农村走访发现,尽管已经改厕,一些农户仍无法完全和旱厕说再见:有的改厕后家里的厕所由一个变成了两个,小便用家里的水冲式马桶,大便照旧跑出去上旱厕;有的平日里从不用马桶,孩子过节回来才用一下;有的干脆弃用,马桶成了家里的摆设。(12月11日《经济参考报》)

农村改厕中的闲置问题并非个案。就在本月初,新华社记者跟随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检查组在安徽、河南一些地方现场检查发现,一些村镇已经完成改造的厕所长期荒废。更早之前,还有媒体曝光指出,农村改厕“建而不用”。此外,甘肃省委书记曾就此进行过“痛批”。

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要求。享受着财政补贴,只需负担较低费用成本,就能告别又脏又臭的旱厕,农民群体对此也是深表支持。然而,好政策为何难办好?这项“民心工程”,何以在部分地方沦为“伤心工程”?

没有人不喜欢干净卫生的居家环境,农民也不例外。而部分改厕之所以长期闲置,常是因为它不好用、不能用。此前国务院检查组的走访,以及不少媒体多次实地调查,都指向着近乎相同的“病根”——改好的水冲式厕所如马桶,要么根本未接通自来水,要么水压达不到要求,冲不干净人体排泄物。另外,很多改好的新厕存在工程质量问题,其中甚至还包括不少“刚改的新厕”。

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愿用”。农村改造的厕所由化粪池处理粪便,一般需要按月进行抽粪清理,农民须为此承担一笔开支。而在有的地方,抽粪一次就得上百元。对部分村民尤其是老人来说,一年算下来,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因此,不少厕所即便改造完成了,村民要么很少使用,要么就干脆长期予以闲置。

在自来水供应尚不完善的地方,建造马桶式厕所显非明智之举;如今建造技术和制度管理较为成熟,改造出一所质量合格的厕所不是难事;考虑到村民的收入水平,通过财政上的投入补贴以及公共服务,降低农民为厕改承担的后续清理负担,也是完全可以考虑和部署好的一项工作……可以说,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可为何“厕所改革”的好事就是办不好?

部分地方推进厕改脱离实际,对施工质量监督把关不严,只管把新厕改好不管后续工作……这种“应付式改厕”,反映着工作能力的不足,更暴露着责任态度的严重缺失,基层相关人员显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过,把棒子全部打向他们也未必公允。毕竟,上级部门对厕改提出的考核要求是否合理,对厕改状况的监督验收是否扎实到位,有无从财政上为农村厕改的后续维护提供经济支持,都极大影响着基层干部的工作态度与作为空间。

舆论场中有句话是,“问题在下,跟子在上”。反思农村厕改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剖析村干部失职的问题,恐怕需要抬高一下追因的视角,从上级部门的身上去好好检视一番。当然,上级部门也需要有这种自省意识。一味将目光和压力投向基层,恐怕只会遮蔽问题的重点所在,导致农村厕改形式化问题愈演愈烈。

每一座荒废的农村改厕,都意味着财政资金的浪费。唯有让相关责任人承担起后果,他们才会用脑用心用力地去推进农村改厕。否则,拿别人的钱给别人办事,办坏了也毫无风险, 谁会真正的负起责来?就此而言,在推进农村改厕的过程中,合理而有力的顶层问责制度,也是亟待聚焦和构建的“配套工程”。

来源:红网

作者:张隐曜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12/12/634042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