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给大学生“增负”,怎样才算合理?

来源:红网 作者:​朱小峰 编辑:田德政 2020-01-03 16:21:57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10月,教育部就本科教育接连印发多份文件,要求高校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拒绝“水课”进课堂,实现“管理严起来、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效果实起来”。

“学生忙起来”,就是要给学生增加学习任务,也即我们经常谈及的“增负”。今天,大家强调“增负”的同时,其实也应该关心这些问题:大学生的负担是加得越多越好吗?该给大学生增加哪些负担?什么样的负担是合理且必要的?

要给大学生合理地“增负”,不能简单理解为一味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加他们的学业任务。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方面量的简单重复叠加,对提升学习效果意义并不大。真正要想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质量,还必须从提升学业挑战的角度出发,增加学习内容的难度,实现学习上质的复合增长。一言以概之,就是要让大学生敢于挑战自己,学得有难度、有深度、有广度,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意义。

目前高校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缺陷: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讲解教材内容上,实际上学生课下自己看懂这些内容也不难。由此造成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素质养成一直在低层次徘徊。这样的教学一方面让教师事倍功半,另一方面也会让部分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意义不大。因此,要让学生能够拥有高质量的学习,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目标设定,促使学生有挑战性地开展学习,从浅层化学习转向深度性学习,从被动性学习转向主动性学习。

除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停留在浅层,学习任务的设定和作业互动也往往过于简单。譬如一些涉及写作任务的课程,课后安排的学业短篇论文次数不足,难以让学生有效反思和整合已有知识。同时,教师也多半只是简单地进行分数或者等级评价。学生并不清楚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够。这样的作业同样意义不大。要知道,有价值的挑战性学习任务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及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又能增强沟通交流、合作研究的能力。我们的课堂需要多布置这样的学习任务。

基于以上问题,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好课程的认知目标,开展“课堂革命”,改进教学设计,摒弃简单的学习任务安排,强调应用、分析、判断、综合等具有挑战性的认知任务布置,鼓励学生在学习时对知识和经验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整合,从而能够开展深层的认知活动,并通过学习策略的合理运用和认知能力的有效训练,促进他们通过高阶思维深化课程学习,能够享受学习过程,建立“自主学习→深入研究→积极实践”的知识获取与能力运用逻辑通道。如果能做到这些,教师的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高校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来源:红网

作者:​朱小峰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1/03/650083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