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之星”月赛第二战 中国政法大学张晓雨摘冠

来源:红网 作者:张瑜 编辑:张瑜 2020-01-07 17:05:15
时刻新闻
—分享—

???_??.jpg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研究生 张晓雨

红网长沙1月7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张瑜)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月度之星”评选2019年11月月赛结果今日正式出炉。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的2019级研究生张晓雨,凭借《我为什么不想再看记者节献词?》一文,以90分的总成绩摘得桂冠。

浙江传媒学院陈越、郑州大学赵奥博,分别凭借文章《毁掉农村孩子的不是手机而是无力感》《虚无“王冠”下,怎有真少年?》获二三名。根据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的规则,张晓雨、陈越、赵奥博将获得“月度之星”称号,并分别得到1000元、800元、500元的月赛奖金及荣誉证书。

在《我为什么不想再看记者节献词?》一文中,作者张晓雨认为,应当设立记者节去鼓励与赞扬那些清澈的、燃烧着的新闻理想与实践,但比起一年一度用华丽和宏大的词汇去歌颂和表达自我,本就有限的媒体资源应该用来报道更有社会价值的选题,或者用于反思自己在过去一年里那些不尽完善的报道。她写道:“除了年复一年的歌颂,我们应该为社会、为历史留下更多值得记录与传递的文本和事迹。”文章得到了众多评委的肯定,10位评委中有6位给出了9分及以上的高分。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杨新敏点评认为,该文“逻辑清晰,文气贯通”。

目前,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作品报送时间已截止。“月度之星”12月月评正在进行中,随着评委点评打分工作结束,还将产生3名“月度之星”。按照赛事规则,10月、11月、12月月赛排名前五十的作品,将获得“评论之星”决赛参评资格,“摘星者”将获得万元大奖,第二名、第三名,将分别获得5000元、3000元奖励。依据排名先后,决赛环节还设有佳作奖(10名,奖金1000元)、入围奖(20名,奖金500元)。

????_??.jpg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11月“月度之星”结果出炉后,红辣椒评论对张晓雨进行了采访。

红辣椒评论:先作个自我介绍吧,让参加“评论之星”选拔赛的全国小伙伴们认识下你。

张晓雨:大家好,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研究生,很荣幸能通过红网这个平台和大家认识。

红辣椒评论:你是如何接触评论并开始写作评论的?

张晓雨:接触评论,是从年级群里一则通知开始的。大二上学期,刘海明老师要给我们上新闻评论课,但在暑期,刘老师便提前通知我们通过此课程的标准,其中两项,是要写80篇评论,并在报纸上发表2篇评论。看到这则消息,慌慌张张、跌跌撞撞地走上了评论这条道路。一开始会听到很多批评,投稿后也无数次石沉大海。但当我写到40篇、50篇的时候,我的评论开始被编辑老师选中,开始出现在报纸的版面上。然后,我发现每当新闻事件发生时,我很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尽管这些观点可能是稚嫩或者偏激的。再后来,我开始习惯每天把一些媒体的评论翻出来看看,习惯性地找选题,看到某个观点某个表达时也习惯性地默念并记录下来。开始写评论也许是被课程逼迫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坚定并乐在其中。

红辣椒评论:能谈谈本文的创作过程吗?在评论写作上,有没有你觉得特别值得与大家分享的东西?

张晓雨:某档辩论类综艺里曾提到这样一个观点:肯定既有价值很重要,但创造新的价值也很重要。记者节那天,朋友圈很多人都在转发记者节献词,这让我想起刚上大学时第一次看到记者节献词,那时整个人都是汹涌澎湃的,完全被献词里的语言所打动。但一年一年,这种激动逐渐消退,我发现,即使每年的语言表达有所区别,但献词里的豪情壮志与情怀,似乎并没有随着岁月的变迁而发生更改。所以看到记者节献词刷屏,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在我们的新闻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之前,年复一年地书写和表达自我,会不会为时尚早?有了这个疑问,我便按捺不住要写点东西来表达自己对记者节献词的其他意见,尽管这种意见可能是与当时的主流氛围相违背的。当然,我想做的绝非借此贬低我一直心怀热忱的新闻业,而只是一种普遍与一致之下善意的提醒。

通过这次评论写作,我意识到,文字的获得是偶然的,我们只有不断输入,不停地去经历,在某个新闻发生后,才能将其与过去某个感悟某次收获联系在一起,进而创作出稍微有力的作品来。这次获奖也激励我,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去经历,并将其中的体会记录下来,为今后的评论写作乃至新闻工作,积累更多素材。

红辣椒评论:恭喜你获奖,说几句简短的获奖感言吧。

张晓雨:今年是参与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的第四年,以前每次出结果,我都要翻好久才能找到自己的名字,这是第一次不再需要翻翻找找。在此,我想感谢西南科技大学前新闻系主任刘海明老师对我的谆谆教导,老师第一次点评我的评论时那句“文笔不错很顺畅”给了我莫大的信心;感谢《新华每日电讯》评论部易艳刚老师,在我实习时每天一字一句帮我改稿,让我明白真正的说理是用最朴实的文字传达深刻的道理;感谢《新华每日电讯》总编室李洪磊老师,即使实习已经结束很久了,但把评论习作发过去请教,老师仍然会认真写下满满的批注;感谢《重庆日报》评论部饶思锐老师,在我投稿之后时常指点迷津,让我懂得下次应该如何做得更好;感谢评论男神宋潇学长,“要成为跟学长一样优秀的人”,是这样的念头让我能够坚持写下去,而学长也从不吝啬将他的写作经验分享给我。今后,我将继续向前辈们学习,不辜负他们每一次不求回报的帮助。

红辣椒评论:对于此次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有什么意见与改进建议吗?

张晓雨:“红网是我写评论的起点”,红网的老师们可能已经听过无数次这样的评价了,但我仍然想表达对红网的感谢。以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为桥梁,喜欢写评论的人得以聚在一起共同讨论并相互学习,相信很多新传学子也和我一样,通过红网发表了人生中第一篇评论。红网的编辑老师们也非常尽心尽责,每天凌晨将最新的评论分享在群里,耐心温和地与我们沟通比赛事宜,并给予颇多鼓励,与老师们的交流时常让人受益匪浅。我觉得红网以及编辑老师已经做得很好了,辛苦老师们啦!

相关链接:11月“月度之星”榜单

来源:红网

作者:张瑜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1/06/650409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