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避免防疫消毒过度应建立规范化标准

来源:红网 作者:堂吉伟德 编辑:张瑜 2020-02-17 20:41:17
时刻新闻
—分享—

15日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提出,有的地方对外环境进行大范围消毒,这是个误区。空气、地面、绿植等,紫外线下存在病毒的可能性极低,在没有明确受到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区域是不需要消毒的,更不需要设置消毒通道,对街面进行大量消毒,残留的消毒剂也会污染环境。(2月16《北京青年报》)

“消灭杀”是卫生防疫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可有效控制病毒传播途径。现有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同时单位空间里的病毒量越高,被感染的概率也就越大。在局部空间及时消杀,能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在公共场所,比如机关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等,实行例行的消杀就异常重要。因而,无论是民间、业界还是官方,对于防疫消毒都十分重视,一些关于消杀和预防的小视频,在网络上也十分受欢迎。

但这些信息很容易带来恐慌式误导,比如“打个喷嚏,气溶胶就可以飞出几百米!”“在家里开窗,带着病毒的气溶胶也会飘进来。”自媒体争先恐后的科普,不但给普通人带来了情绪上的焦虑,也带偏了一些公共机构和政府部门,使他们在消杀手段上走向了极端,一些地方均不同程度的采取了“全城消杀”的措施。这些地方在消杀公共区域上,无不突出“高频次”“全覆盖”和“全方位”,不但出动气雾车对全城主要街道进行消杀,其他如街道、社区还会组织人员到小区院落进行消杀,做到了整个城市“尽消全消”。

无疑,消杀的面积越大,则使用的消毒液越多。比如,2月9日,郑州市对180余条道路进行了喷雾消毒作业,出动人员1200人次,出动各类车辆240余辆,使用消毒液约3300公斤……时下,消毒液等防控物资质还相当紧缺,一些地方采取普遍消杀的做法,会进一步加剧供不应求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全城消杀”之类的做法在很多被证实为谣言,又进一步增加了群众的恐慌情绪,对家庭和个人的自助消杀更是推波助澜,比如一些小区搭建云雾缭绕的“消毒棚”,既违反了人和物需分开消毒的原则,又有成为病毒的集散地的风险,被证明缺乏相应的科学依据。

从专业上讲,基于消杀的效果进行评估,大面积的消杀是的做法也值得商榷。空气、地面、绿植等,紫外线下存在病毒的可能性极低,若非受到病毒污染而必须消杀,对这些外部环境实行大面积消杀并无必要,既会对人力物力财力带来浪费,又会因为消毒液的残留而影响环境。常见消毒剂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通常来说这种不饱和的酸在空气中很难挥发,会对人体带来伤害,渗透到地下会污染水源,产生更为长期的影响。

跟风效应下,过度消杀的现象愈演愈烈,很有必要从专业和科学的角度,及时进行纠偏。之所以“全城消杀”之类的过度消杀受到推崇,一方面用此可以表明防控手段的升级,有稳定人心和提振信心的效果;另一方面,防控工作缺乏专业性指导,防控措施缺乏科学程序的把关,需要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用以规范行为。

2月13日,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协分会等3协会发表倡议书,提示过度消毒的问题,既表明过度消毒比较普遍,需要立即进行纠偏,同时又表明建立规范化的消毒指南和标准十分必要。消杀场所、消杀方式、消杀频次、药物配方等,不妨由专业机构制定一个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形成指导和指引效果,如何才能避免各行其所形成的乱象。除此之外,对于其他专业性较强的防控措施,在出台方案时也应同步制定相应的操作指南,以此提高“科学防控”的含金量。

来源:红网

作者:堂吉伟德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2/17/673359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