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才不遇者,古今中外比比皆是,让人扼腕叹息。有一个叫韩愈的著名的怀才不遇者,借一篇《马说》,说出了其间的锥心之痛:“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怀才不遇,确实令人惋惜,它是个人的损失,也是社会的损失。这个道理,相信大家都懂,不必我来唠叨。我这里要说的,是怀才不遇的另一面,即怀才不遇亦有一些好处。你这不是故意抬杠吧?不是的,我这样说,是有根有据的。
怀才不遇,成就了不少天才。如果屈原不是被长期流放,而是官场风调雨顺,一直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什么的,那还有诗歌中的珠穆朗玛峰《离骚》吗?如果李白还是被皇帝老子重视,做官一直做到文化部部长一类,那诗仙也就子虚乌有了,那些瀑布一样倾泻而来的脍炙人口的诗作,也便有可能胎死腹中。没有了诗仙的中国诗歌史,不知会逊色多少?这一点,不少有识之士看了出来。因之《后汉书》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意思是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
有个叫彼得的洋学者,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被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这种现象被称作“向上爬”理论。这对个人而言,绝不是一件好事,大而言之,对社会来说,也不是好事。而怀才不遇者,显然没有机会跌入这个人才陷阱。
怀才不遇者的才学,只使用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在生活中,他们游刃有余,很是轻松。凤皱先生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大堆公务,对他来说,小菜一碟,三下五除二,便梳理得一清二楚了。
还有,怀才不遇者,具有某种心理优势,即大爷我有的是才,给个联合国给我,都如烹小鲜,不用大爷,落得清闲。这样的人,是难得抑郁的。当下,抑郁症成了一种时髦病,相当流行,有防抑郁症的抗体,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好现象!
这么说来,怀才不遇亦有好处。
来源:红网
作者:曾德凤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