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中国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影响力,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近日,2020年中国品牌日活动在北京、上海两个主会场启动。一批自主品牌借助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化“变量”为“增量”,给经济复苏添了一把火。
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曾经特别提到电饭煲、马桶盖、奶粉、奶瓶等普通日用品质量问题。历史跨入新时代,生活富足了,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期盼更有质量的生活。而高质量的生活,取决于高质量的民生产品。只有为老百姓创造更多的优质产品、优质工程和优质服务,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用得称心,住得安心,才叫生活质量提高了。
与中国企业的整体实力相比,中国品牌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财富》杂志公布的2019年世界企业500强名单上,中国有129家企业入围;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2019年世界品牌500强名单中,中国仅有40家企业入围,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未来5年至10年,将是中国品牌赶超的关键窗口期。抓住机会,推动中国品牌向全球价值链更高端迈进,时不我待。
企业要以质量为基础,以创新的精神推动品牌建设。与此同时,政府也要为品牌建设提供普惠型环境,包括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同时,不妨完善中小企业质量品牌孵化机制,精准实施中小企业质量品牌建设帮扶措施。在中小企业集聚的各类园区,可设立商标品牌指导服务平台,开展契合中小企业需求的质量品牌公益培训,以打造大批量的“专精特新”企业。
在引导与督促上也要下工夫。完善各级政府质量奖励制度,树立政府质量奖标杆,鼓励各行各业提升质量;实施质量分级制度,引导、保护企业质量创新和质量提升的积极性;开展高端品质认证,推动质量评价由追求“合格率”向追求“满意度”升级。另一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从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强对质量的全方位监管,使维系质量标准有充要的外部条件。抓质量就是抓核心竞争力,有质量才算有实力。对此,要有充分的认知。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全林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