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熊孩子”扎破米袋,也扎破了家教“口袋”

来源:红网 作者:梁勇 编辑:陈乘 2020-06-06 20:54:09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一“熊孩子”用牙签将某超市内45袋真空包装的大米戳破。超市要求孩子母亲赔偿,孩子母亲认为超市监管不力,只愿部分赔偿。双方争执不下,后超市报警处理。经调解,最终孩子妈妈将扎破的大米全部买下。(6月5日 《现代快报》)

“熊孩子”的行为固然不讨人喜欢,但其母亲处理此事态度和行为更欠思量。孩子是无辜的,有过的是他的父母。孩子手中那尖尖的牙签,不但扎破了米袋,也扎破了形同虚设的家庭教育“口袋”。

淘气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对面前的世界总是充满了好奇,他们会以各种方式去探索感知所面对的人和事。因为父母没有教会他们如何与面前的世界和谐友好相处,没有帮助他们建立规则规矩意识,因而行为就不受节制,有时候难免超边界,产生破坏性。

孩子总不能通过自己破坏性的摸索来形成规则规矩意识,那样付出的代价会太大。这就需要家庭教育要及早介入,及早规范孩子的言行,告诉他行为处事的边界,让他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决不能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必须扛起家庭教育的责任。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三字经》也说,子不教,父之过。如果孩子成长初期家庭教育缺位或者不当,孩子心身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成为讨人嫌的“熊孩子”。

家庭教育需要言传身教。所以,很多人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和翻版。这就说明,父母对孩子的成长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需要父母时时注意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在超市扎破大米,这绝不是一时淘气的天性发作使然,而是平时缺少管教而养成的习惯性动作。孩子平时肯定有不少攻击性、破坏性的行为习惯,父母没有及时注意去纠正。同时,可能孩子父母平时对自己的言行也注意不够,让孩子有样学了样。

孩子行为出了偏差,做父母的应该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就孩子扎破米袋其母亲的处理方式来看,是明显欠妥当的。一般来说,孩子闯祸以后,明事理的父母第一时间会拉着孩子,表达歉意,同时主动承担孩子淘气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其目的是要让孩子明白,做人就要敢做敢当,就是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是要为自己的不适当行为付出代价。那么孩子也就能从事件中吸取教训。

但孩子的母亲没有这样做。反而埋怨超市监管不力,同时不愿意承担赔偿责任。当然,超市有没有责任,不是一个不可以讨论的问题。但孩子闯祸以后,孩子妈妈最佳的做法是承担责任,赔偿超市全部损失。这等于就地取材,给孩子上一堂深刻的行为规范教育课。至于超市是不是有监督不力的责任,那是第二位的,孩子妈妈大可不必去较真。但孩子的母亲显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教育孩子的绝佳机会,反而与超市争执,还惊动了警察,最后又不得全部买下被孩子扎破袋子的大米。这种非明智的处理方式,可能会给孩子留下这样的印象,自己扎破袋子,没什么大不了,是超市欺负人,让妈妈买下所有的大米。你说,孩子母亲这样的处理方式,能给孩子什么样的正面教训?

孩子超市扎大米的行为,暴露了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作为家长,面对那一时半会吃不完的大米,应该好好反思了。孩子还小,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孩子父母需要尽快将家庭教育缺失的漏洞织补起来。孩子的家庭教育不能缺位,因为孩子耽误不得。

来源:红网

作者:梁勇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6/06/731910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