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一书记成“牛倌”,这种帮扶很走心

来源:红网 作者:李瑛 编辑:陈乘 2020-06-15 20:22:14
时刻新闻
—分享—

“最近开始热起来了,要保持牛舍的环境卫生,做好防暑降温,要多盯着点……”6月中旬,湖北省咸宁赤壁市官田村,驻村第一书记魏碧涛又一次来到村里的养牛场查看情况。(6月14日 新华网)

魏碧涛在调研中了解到,村民赵铭海建了一个养牛场,共有15头牛,一头牛一年的纯收入有4000多元。“牛不容易生病,存活率高,牛肉价格也比较稳定,可以试一试。”于是变身“牛倌”。今年5月起,养牛开始成为官田村新的扶贫产业项目。

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是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神圣职责。然而让人痛心的是,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却有极少数的帮扶干部,他们在驻村帮扶群众的时候,总存在一些“作风病”,有的“驻村”不住村、“挂名”不干事,有的自以为是、高高在上,摆官架子,戴着有色眼镜看贫困群众,这样的不“走心”帮扶,自然难以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

理论上说,担任第一书记的帮扶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国家公职人员,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有头有脸的“知名人物”。而“牛倌”,说通俗一点就是放牛娃,即使往高大上方面说,也就是农村中专管饲养牛的人员。在绝大多数老百姓眼里,二者是绝不可能相提并论的。为了帮助贫困农村群众把产业发展起来,为了让贫困村的群众通过养牛脱贫致富,第一书记魏碧涛放下身段、俯下身子,甘做“牛倌”,这确确实实是让人钦佩的。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第一书记魏碧涛成为“牛倌”,说明他一方面俯下身子,有事没事到牛圈转一转,看看牛的生长情况,把群众养牛的事当做他自己的事来做;另一方面也说明他经常和当地农村群众打成一片,既一起采集、加工饲料、喂养牛,也和群众一起商量,共同应对养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干群的心紧紧贴在一起的帮扶,一定是最有实效的,最让群众满意的。

来源:红网

作者:李瑛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6/15/737520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