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少年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并不是坏事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陈乘 2020-08-06 18:20:19
时刻新闻
—分享—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92名家长进行的了一项调查。受访家长认为现在少年儿童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主要有:以自我为中心,缺少集体观念(63.9%),注重外在美,忽视内在美(59.0%),重视成绩,轻视品德(57.4%)等。(8月6日 《中国青年报》)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自我为中心,缺少集体观念”就是“自私自利”,如此不良的品质出现在“天真无邪”的孩子身上,似乎令人担忧。可实际上,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0-3岁及3-7岁的儿童分别处于前道德阶段及他律道德阶段,其自我中心主义倾向是生理性的发展过程。没有人天生利他,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并非不良现象。

那么,“注重外在美,忽视内在美”算不算少年儿童的不良现象呢?可能“是”或“不是”。当前的社会氛围下,“颜值即正义”现象并不少见。任何年龄段的人都会将“外在美”作为识人的主要标准,在心理学上便是“确认偏误效应”。少年儿童缺乏与人深度交往的经验,又怎么能像成年人一般识别和重视“内在美”?

还有,将“重视成绩,轻视品德”用在少年儿童身上可能过于严苛。毕竟“成绩”是有形的,“道德”是无形的。少年儿童普遍缺乏人生阅历与长远目标,在父母“起跑线焦虑”的影响下,自然习惯将眼前的学习成绩、道德成绩、社交成绩等等作为追逐的对象。没有感受到道德优越,何来轻视道德?

一份调查数据的出现,表面上看能体现出不少家长对孩子道德成长的担忧,可反过来看,也能说明,家长们对孩子道德成长并不太了解。用荀子的观点看“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发展总需要经历从低到高的过程。少年儿童出现所谓“不良现象”不过是受到的教育还不够多。

多少年来,我们都习惯于“一代不如一代”的刻板印象评价下一辈人。说80后“垮”,说90后“废”,说00后“以自我为中心”,皆是如此。成年人没必要用自身的道德标准衡量子女的心性,更没必要站在道德制高点评估孩子“行不行”,极力要求孩子向自己学习。挖掘孩子美好的一面,“向孩子学习”“做孩子的朋友”也是一种教育思维。

在本次的新闻调查中,部分受访家长认为,少年儿童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还有:一味追星,缺少对正能量榜样的关注(50.4%),奢侈攀比,过于看重金钱(48.0%),好逸恶劳,不爱劳动(38.3%)等等。出现如此悲观的数据,也许并非少年儿童“不行”,而是我们的家长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多。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8/06/781152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