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会有越来越多的李小刚撞上春天

来源:红网 作者:于立生 编辑:张瑜 2020-09-01 19:26:31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35岁农民工李小刚手捧两块红砖朗诵的短视频刷屏全网。他用富有磁性的嗓音,把徐志摩的经典诗作《再别康桥》演绎得十分动人,连央视主播海霞都成为他的粉丝,笑称:他读得挺有“内味儿”,希望能有机会和他交流交流朗诵心得。

李小刚以手捧红砖的诗朗诵短视频走红网络,不禁令人想起诗人王寅的名作《朗诵》: “我不是一个可以把诗篇朗诵得/使每一个人掉泪的人/但我能够用我的话/感动我周围的蓝色墙壁/我走上舞台的时候,听众是/黑色的鸟,翅膀就垫在/打开了的红皮笔记本和手帕上/这我每天早晨都看见了/谢谢大家/谢谢大家冬天仍然爱一个诗人”。

王寅曾感慨于诗歌遭遇冷冬,乃至把鸟儿幻想为自己的听众,凄清之情跃然纸上。而令我感佩的,则是李小刚二十多年如一日,不论环境如何变迁,都坚执的,对诗歌、对朗诵的热爱。

遥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上曾兴起诗歌热潮——朦胧诗热、席慕蓉热、汪国真热,之后冷寂。随着商品经济的热潮席卷,创业致富成为人心所向,商业骄子成为时代偶像,而诗人及诗歌则退居社会生活的边缘。这实属生活回归应有常态。

因为,任谁都要有份职业,赖以安身立命,养家糊口。所谓职业,须具三要素:付出劳动、获得报酬,及持续性;而写诗,并不成其为职业。诗言志,诗缘情,诗情说来就来,灵感说走就走,飘忽不定。几乎没人能靠写诗维生。写诗及朗诵诗,只能作为一项个人爱好存在。但凡头顶诗人桂冠者,往往身后另有本职,不论光鲜,还是平淡。

而尤为难得的,是李小刚虽处工地搬砖的艰辛环境下,却初心不改,打小抱持的写作、朗诵梦想从未褪色。由他的沧桑面容,约略可知,他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在穿梭于陕西神木市及周边各工地起早贪黑赚家用的工余,志趣所在,他仍忙里抽闲,苦中作乐,坚持不辍发布诗歌名篇的“工地朗诵版”,娱人娱己,甘之如饴,体现出生命意志之坚忍顽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寻向往。他在物质上或许匮乏,但精神上一定富足。

央视主播海霞把他比拟为朗诵界的大衣哥朱之文。若说诗、歌同源,那照此看来,可归为同类项的,大致还有农民工歌手组合旭日阳刚、在北京西单地下通道卖唱的女孩任月丽等。他们通过不同的平台或渠道为人所知,或是参加电视台的选秀节目,或因被网友拍录了DV上传网络。 他们所特出的才艺,和身处底层的背景,形成强烈反差,制造出戏剧效应,易于吸引人眼球;而他们虽身处底层,却执着于梦想,矢志不渝,身上所弥散出的积极乐观、戮力追寻美好的气息,更是易激起普罗大众的广泛情感共鸣。这也正是他们一朝成名走红的根本因由所在。而李小刚,无疑则是短视频时代的大衣哥朱之文、西单女孩任月丽。

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近年短视频平台风生水起。相比于纸媒、电视等传统媒体,短视频传播则呈现出开放性强、即时性强、互动性强、娱乐性强的特性,越发受到草根群体的欢迎。并不限于李小刚的“工地版”诗朗诵,偶尔点开短视频等平台,也常看到农民工或健身或跳舞或唱歌——才艺和工作环境兼具的场景。对于一些身负特出才艺、心怀梦想者而言,因缘际会之下,或许就一朝成名天下知,圈粉无数,走红网络。等而下之,也可通过“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自我展示,和同好结成圈子,相互交流,切磋砥砺,抱团取暖,寻求进步。再不济,也可在和粉丝互动中,消减孤独,在寻求认同中,收获乐趣;而不是像王寅当年遭遇诗歌冷冬般,独自品味且把鸟儿当听众的凄楚。而时代进步,技术赋能,熨帖人心,所释放出的,又何尝不是一种暖流量?

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李小刚撞上春天。但凡执着梦想者,终会遇春天。

来源:红网

作者:于立生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9/01/826756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