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文章强调,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历经抗击疫情的大战大考,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是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重要堡垒,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高质量的公共卫生服务,是全民健康和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筑牢公共卫生“防护墙”,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命健康权保障理念。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果断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力保障了人民生命权、健康权。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对人民负责,对生命负责,是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我们国家已经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系统,并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的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
以预防为先导,全面构筑生命健康防线。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是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方向。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精准施策,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早期监测预警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环节,因此,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建设,是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的当务之急。强化专业人员培训演练,深入开展应急知识宣教,需要常抓不懈、持续用力。此外,以爱国卫生运动为着力点,丰富工作内涵,创新工作方法,进而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引导人们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也是一道重要防线。
以救治为关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在此次疫情防控中,通过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药发挥了独特作用,这是我们积极探索救治方式的重要体现。当然,提升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必须健全完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加强救治能力建设、完善设施建设标准,彰显公立医院和综合医院在传染病救治方面的突出作用,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救治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板块。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是科学技术,壮大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是提升救治水平的强力支撑。随着医疗资源合理布局的不断优化,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的逐步完善,科学高效的救治体系,将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
以法治为纲领,保护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力武器。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提出了新要求,而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需要我们从公共卫生法律制度顶层设计上重新审视和评估我国目前公共卫生法治建设的不足,补齐我们在公共卫生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从而构建统一、权威、高效的公共卫生法律体系。只有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加强公共卫生法治建设,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
“逆水行舟,一篱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需要我们扎实工作、长期积累,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既是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设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修课题。
来源:红网
作者:余东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