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佛像被摸得锃亮,不能想沾佛气而丢了素质

来源:红网 作者:刘于铭 编辑:化定兴 2020-10-03 19:19:48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0月1日,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游客爆棚。景区有几处千年佛像紧邻过道,虽然有围栏保护但还是有许多游客摸佛像,这几尊佛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被游客摸得油光发亮。一位保洁称,明令说过不让摸,还是有人来摸。(10月2日《环球时报》)

龙门石窟被称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每一尊佛像都是中国古代石雕匠人们的心血之作。数万尊佛像相辅相成,最终汇成了一幅绘在龙门山上的绝世画卷。数千年后,这些被摸得黝黑发亮的佛像却成了山色画卷中突兀的“败笔”。然而,人们对诸如随意抚摸珍贵文物等旅游中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却早已见多不怪。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节假日期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无论是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还是出境感受异国风情,总有一些人不甘于悄悄地离去,偏要在景区文物上留下些个人痕迹,来一个“零距离”打卡。仅在18年国庆节期间,每天都有相关新闻报道游客的不文明现象。杭州西湖石碑被游客用红色油性笔写下“平文涛无砂之禅”七个字。陕西靖边波浪谷丹霞地貌景区岩石被游客刻下深深的字痕,岩石经六百年也恢复不了原貌。四川峨眉山风景区内一座铜钟内壁被写满了白色留言,甚至有人无视警告牌,偷钻进钟内表演“铁头功”。

可以发现,这些不文明行为不是个例,而是隔段时间便再次上演的“惯性行为”。游客们或是无心,为了沾沾所谓的好运“佛气”,摸一把千年石佛;或是随波逐流,看他人留下“到此一游”后无事发生,便也大胆破坏;或是刻意而为之,根本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无论是无心还是有意,游客们的行为实质上就是不文明的体现。

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第44条明文规定:“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诸如刻字、毁坏文物等不文明现象不仅仅违背了公序良俗,要收到公众的道德谴责,严重者还涉嫌违法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然而多年来,网友们的道德讨伐不少,相关部门的惩罚也有,但不文明现象仍屡见不鲜,说到底还是因为“教育普及不到位,景区保护不完善,惩罚不痛不痒”。因此,政府应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使公众建立对公共旅游景点环境保护的意识;景区管理部门应设置监督员阻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必要时设立栅栏等障碍物隔开游客;城管执法部门应加大惩罚力度,通过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让破坏者长长记性,让跃跃欲试者不敢尝试。

唯有教育为主、惩罚为辅,通过政府的客观监督和民众的自我约束,才能让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彻底消失,还山河一个美丽的素颜,也让游客给自己留下素质脸面。

文/刘于铭(郑州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刘于铭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0/03/846922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