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悼念“中国霍金”金展鹏先生的背后:总有一些奋力前行者给我们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郑延国 编辑:化定兴 2020-11-29 21:49:42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相图与热力学专家金展鹏先生刚刚以八十二岁的年龄驾鹤西行,心头不免涌起了一阵阵哀思。记得老人家六十岁那年,突然生病导致全身瘫痪,仅脖子能动弹。他对夫人说:“我不能躺着等死!”于是夫人在床头扎上一个三脚架,将书或者论文一页一页地夹在架子上,让躺在床上的金教授阅读。就这样,他编出了一本本高质量的教材,写出了一篇篇高水平的论文,培养了几十名优秀的硕士和博士,六十五岁那年他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了一名奋力抗争的前行者。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像金展鹏这样奋力抗争而前行的人可谓层出不穷。其中有的人是身残志不残,有的人是年老心不老,有的人则是兼而有之。

历史学家陈寅恪,不幸于五十六岁双目失明,七十三岁右腿跌断,但他依然坚持教书育人,坚持历史研究,相继撰出《柳如是别传》《论再生缘》《元白诗笺证稿》等近百万字的著作,令史学界为之一振。

另一位历史学家蔡尚思,情形亦相仿。他七十六岁那年,一次下楼不小心将膝盖髌骨摔伤,医生用钢丝固定后,反复叮嘱他必须静养,孰料他竟利用这段时间将五百万字的《船山遗书》通读一过,且摘出数据,而后撰出《王船山思想体系》一书。他曾作诗自勉,内中有句云:“年龄有老学无老,健在不休死后休”,寥寥十四字彰显出了老人家奋力前行的坚强毅力。

再一位就是科普作家高士其,他早岁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在进行脑炎病毒研究时,不慎被病毒感染,落下了终生不治的残疾。回国之后,他不怨天尤人,而是紧握手中一支笔,科普写作伴终生。几十年工夫,创作了七十五万字的科学小品和科普论文、两千八百余行科学诗篇和一十八本科学专著,引导成千上万的青少年走上科学之路。

曾经三度访华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二十一岁患肌肉萎缩之疾,只有三根指头可动,从此以轮椅为伴;四十三岁遭肺炎之灾,进行穿气管手术,从此不能说话,凡演讲、答问全靠语言合成器完成。面临如此厄境,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意志苦苦挣扎,长期进行黑洞研究,不仅证明了奇性定理、黑洞面积定理,而且撰出了令世人耳目为之一新的天文科普专著《时间简史》。他的警人之语是:身残者决不可心残,活着就有希望。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瑶,古稀之后,不仅出版了专著《散论》,完成了论文《中国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和《“五四”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价值重估》,而且还主持了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研课题。正是这一番业绩,他成了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无可争议的重镇人物。

书法家孙墨佛,少年时曾随康有为学习书法,从此写字不辍,直到九十余岁后仍视其为日课,他的目标是临写孙过庭《书谱》分赠全国省市县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九十八岁那一年,他已经临完了五百多本。

黄宾虹的弟子、画家王康乐以七十高龄自费在全国各地写生,常常借宿农舍,靠饼干、咸菜充饥。几年下来,画稿厚达十余册。尝云:“我若能成功,当在八十之后。”由是坚持衰年变法,终于成功。

爱因斯坦,这位曾在中国上海逗留过三天、后来又为中国培养了物理学家周培源的科学大师,七十岁发表论文《广义引力论》、七十二岁发表论文《相对论和空间问题》、七十四岁完成著作《非对称的相对论理论》,临终之际,还在与科恩讨论科学史,真可谓生命不息、科研不止的典范。

与中国情意深厚的思想家罗素,七十八岁获诺贝尔文学奖,随后推出小说《伟大人物的梦魇》《郊外的撒旦》,八十八岁又撰出《罗素自传》,其价值观为“我的人生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

想一想上述十位前贤积极主动而灿烂辉煌的人生经历,我们这些年纪轻轻的后辈、身体健全的学人,有谁会无动于衷而不击节赞赏、不自愧弗如,不振袖而起,不有所作为,不奋力前行?

来源:红网

作者:郑延国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11/29/866082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