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画,众所周知,耳熟能详,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也广为流传。而郑板桥为官,却鲜为人知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聊聊几语,却道尽了一腔为民情怀。郑板桥为官,能得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为例,自有其情感共鸣之处,都有忧民疾苦之情,为民办实事之举。
坚守人民情怀,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为民思想,是在其多年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从初一时第一次从老师口中听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起,这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的理念,已经深深铭刻心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其最终目的和落脚点,还在人民,还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人民谋幸福从来不是一句空话。从梁家河修建了当时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为当地老百姓的照明做饭排忧解难起;到十八洞村提出“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牵挂的,永远是老百姓的冷暖、人民群众的幸福。
在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掷地有声的话语,体现出一位大国领袖的人民情怀,彰显出一个百年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把坚守人民情怀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就是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按照“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要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得好不好、有没有成效,人民群众的认可度、满意度是基本标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是最高评价。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必须勇当先锋、敢于担当、奋力进取,真正做到谋划高质量发展有思路、推动高质量发展有高招、实现高质量发展有成效,干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群众的检验的实绩,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来源:红网
作者:康盾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