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大学生在走基层中选择基层

来源:红网 作者:李强 编辑:化定兴 2021-01-10 17:07:29
时刻新闻
—分享—

大学生不了解基层,又怎么会去选择基层?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基层缺人才就很难真正迎来“柳暗花明”。

让大学生在走基层中选择基层。从2018年开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举行改革,规定在毕业所须修满的27个学分中,必须包含“去全省设立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乡村基层锻炼,由乡村劳动模范担任社会导师”,这一必修环节占2学分。现在,思政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第一志愿去基层、农村的比例大为提升,目前有相当数量研究生已在基层、农村就业服务并崭露头角。(1月6日《光明日报》)

多少年来,记者在走基层中报基层,呈现火热而又真实的基层。在记者的眼里,基层热气腾腾,是挖掘不完的“新闻富矿”。然而,有不少大学生因为缺少基层锻炼的机会,对基层的认识要么一知半解,要么以偏概全,一句话,还没有摆脱“贫穷”“落后”“条件差”的“偏见”,以至于到最后做就业选择的时候,有的人因为不了解基层而放弃了基层。

没有真正地走进,就谈不上了解,学生们不了解基层,自然不敢奢望他们选择基层。乡村基层缺人才,学生缺锻炼,从杭电实践来看,“两缺”的问题可以通过“必须到基层锻炼才能毕业”来解决。学子们在基层走着走着,就情不自禁爱上了基层,最终在就业的时候心甘情愿地选择基层。

从杭电实践来看,推行“土地+”思政专业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缓解的不只是乡村基层缺人才的难题。一些研究生导师就反馈,这些经历过一段时间基层学习、劳动、锻炼的研究生,呈现出精神面貌、现实认知、综合能力的明显提升。他们所写的论文,广泛涉及农村、基层的丰富治理实践。在做实践项目、处理实际问题中,对困难挫折及复杂问题不畏难,展现出较好的处理能力。对大学生们来说,基层三月真的是收益终生,这段基层锻炼的经历成为他们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一段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

基层,永远是锻炼人的好地方。更何况,今天的基层日新月异,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为广大青年施展才华搭建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更加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好去处。可是为什么始终有一些学生对基层持有偏见?扭转这一尴尬,既要靠基层以足够的自信向大学生敞开大门,把实践的平台提供够,让想参与实践的学生“进得来”;同时也要靠大学育人的“想法”装着“基层”,把“到基层锻炼”作为重要一课来上好,让学生“出得去”,最终把知晓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自己。

来源:红网

作者:李强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1/10/882077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