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济源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宣布省委决定:史秉锐同志任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党工委委员、书记,中共济源市委委员、常委、书记;免去张战伟同志的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委员,中共济源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1月21日 人民网)
“掌掴书记”被免职的消息一经发布,网上便出现近乎一边倒的叫好声。很明显,人应该有人品,官应该有“官品”,这样的处理结果很“解渴”。但是,免职不同于处分,其惩罚性一般不具有威慑力。所以,免职不应是对“书记掌掴下属”事件的盖棺定论,而应以此为起点,进一步真切回应民众质疑。
事情曝光以来,公众最关心的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个堂堂的市委书记为琐事而做出掌掴举动,难道只是“官威不可冒犯”?很明显,这样的说法是很难消除公众质疑的。当然,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都应及时披露真相。如果在免除职务后,迟迟没有下文,不仅于事无益,相反还可能带来舆论发酵,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免职不是终点,调查还应继续。“不配在此吃饭”,到底是主要原因还是直接原因?事情发生后,为何“掌掴书记”要前往被打者的工作点调研?掌掴事件为何能沉寂了两个多月等等?一连串的问题,都等着相关部门去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特别是,要针对“掌掴书记”在调研时所发出的“狂言”是否属实展开深入调查,如果真如举报所言,那就要好好查查当地的政治生态,毕竟这样的调研充满异味。
有人曾说,多亏尚小娟才让“耍官威”的张书记丢了乌纱帽。然而,尚小娟不举报,此事就在当地捂着盖着?当早已不是坊间消息时,有关部门还在“装聋”“装哑”,难道是在看权力下菜碟?所以,在调查“掌掴书记”的同时,不妨对有关部门的不作为、慢作为来一个倒查。
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的使用,也应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对于“掌掴书记”不敬畏人民、不敬畏组织、不敬畏法纪的行为,各级党员干部都应深入学习反省,并以此为警钟,时刻来警示自己。但愿这一记耳光能打醒那些骨子里仍然存在不讲官德、不修官品、不讲原则的党员干部。
来源:红网
作者:赵耀世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