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超市30秒任选”,奖励孩子勿忘克制有度

来源:红网 作者:刘予赛 编辑:张瑜 2021-01-28 19:16:06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jpg

据媒体报道,为了激励孩子,湖北恩施的秦先生向一年级的儿子许诺:“只要考得好,就奖励你超市30秒任选。”这个“诱惑力满满”的奖励,给了小男孩极大的学习动力,他默默努力,最终实现了从成绩不佳到喜获“双百”的飞跃。

“超市30秒任选”的奖励,充满了创意。孩子很开心,爸爸很用心。不过,物质奖励作为育儿中一种典型的激励方式,虽然是众多家长眼中的一剂“良药”,但如果不能合理把握奖励的度,则会让物质奖励成为摧毁孩子的“洪水猛兽”。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行为管理学》中的观点,当人在缺乏激励时,他的潜力发挥率仅为20%~30%;但如果受到充分激励后,人的潜力可以发挥至80%~90%。由此观之,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受到充分激励后所激发的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激励”的作用可见一斑。

但是,物质奖励具有强效力,但却是短期的。这种“短期”,来源于“奖”本身不能满足孩子不断膨胀的需求的矛盾。当“奖”的吸引力不能再激发出孩子的行为动力,物质奖励也就丧失了其效力。正如驱动力专家丹尼尔·平克所言,奖励只能带来短期的爆发,其效果会逐渐消失。另外,一味地增加“奖”的“筹码”,只会加速孩子需求的膨胀,从而缩短“奖励机制”的期限,并对孩子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作为构成行为动力的两个部分,外界动机和内部动机相互调和,共同影响孩子的行为动力。只靠外界动机,忽视内部动机的做法会让物质奖励变质,也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获得奖励”才是最终目的。这种错误认知恰恰加深了孩子对外部动力的依赖,并逐渐削减其内在驱动力,对孩子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所以,要想让物质奖励实现长期的、正向的效果,不仅要把奖励的“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更要注重对“奖励效果”的把握。家长们在进行物质奖励时,要注重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切忌忽视奖励效果而一味地加大奖的筹码,否则,虽然可能会换来一张短暂又短视的“双百答卷”,但作为家长却会交上了一份不合格的答卷。

文/刘予赛(内蒙古师范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刘予赛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1/28/896026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