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副局长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背后是中招困境

来源:红网 作者:马长军 编辑:陈乘 2021-03-23 17:43:36
时刻新闻
—分享—

文/马长军

山西芮城县人社局副局长杨兴华被指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入学和工作。他当年的班主任姚某告诉记者,当年复读生参加考试,录取分数线比应届生高出许多。“杨兴华”当年因为是复读生,所以他才冒用同学的学籍和应届生身份参加了中考。(3月20日 《新京报》)

这个情况不是特例,而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1990年代,恐怕全国不少地方都存在这种复读生冒用他人学籍报考的做法。

各地初三复读也可谓“一道风景”,中小学没有学籍管理的时期复读没有一点麻烦。不过,当时中招政策相当宽松,学生报考类似于现在的“平行志愿”,成绩好的都有机会,中专、重点高中、普通高中任你选,大部分同学都是全选。高分复读的很少,除非一心想上中专早点吃到“商品粮”,不达目的不罢休,才在落榜后考虑复读。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并建立中小学学籍管理制度之后,各地政策上不允许复读了,同时也取消了中招报考“平行志愿”,中专和重点高中只能二选一,报考中专而高分落榜,只有乡镇高中或者非重点高中可能录取,但这些高中升学率可怜到个位数也会让学校领导沾沾自喜,很多中考高分考生不愿选择非重点高中,还是选择复读。为了考上中专或者重点高中,人们用尽了手段。有人早有准备,上初中的次年在初一重新办一份学籍,这叫后顾无忧。更多的学生没有这个“条件”,但第一年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要复读则需要老师和学校帮忙,往往用那些升学无望的同学学籍“冒名顶替”。有的学生复读三四年,年年“改名换姓”。有的跟被冒名顶替的同学协商,有的则一直隐瞒,这埋下了麻烦的种子,给后来制造了很多新闻。

这两年不断曝出的“冒名顶替”事件中,涉及中招的,很可能多数都属于这种情况。本来有些被“冒名顶替”的一方并不知情,大家相安无事,但可能因为当事双方关系不融洽,被“冒名顶替”的一方了解情况后就有了想法。也有比较严重的情况,因为被“冒名顶替”,户口被迁移,办身份证很费周折,难免心里窝火。

1990年代,初中复读生比例相当高,但招生总额并不为多了复读生而提高,因此可以说复读生的存在剥夺了优秀应届生的升学机会。一定程度上说,这甚至形成了恶性循环,复读生越来越多,应届生机会越来越小,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的现象也愈加严重。事实上,现在很多单位都有因中招复读而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的职员。其中是否有浑水摸鱼占用他人考试资源而冒名顶替的呢?

近些年中招复读生少了,但仍然存在。一些地方有意把几所有明显不具优势的高中跟大家公认的一两所重点高中并列为一个档次,考生一个档次只能报考一两所。成绩略低而没有报考公认的重点高中,有机会考上被列入同一档次的其它学校,而成绩略高又达不到重点高中录取标准的则只能去不被看好的低一个档次的普通高中。

毫不客气地说,复读也是对中招制度的无奈,这本应该值得相关制度设计者认真反思的。

如果改革中考招生制度,让更多的考生走出中招困境,考生有更多选择,报考不会因为“二选一”而顾此失彼,使每个考生都不吃亏,挤“独木桥”的意愿降低了,选择复读的意愿也就降到最低了。

也许中招改革会使中招成本加大,但对考生更公平的制度,更有利于激励教育创新,教师和学生的潜能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何况少了复读现象,也就等于节约了教育资源,而且我们的少年也无须为复读浪费宝贵的时光,能够更轻松更阳光地走向未来。

来源:红网

作者:马长军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3/23/911806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