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互联网大厂黑话背后:语言是文化的小棉袄

来源:红网 作者:都大伟 编辑:张瑜 2021-04-03 16:36:24
时刻新闻
—分享—

文/都大伟

继张一鸣在字节跳动九周年的演讲中批判了互联网大厂黑话的滥用后,《人物》杂志以一篇《互联网大厂的黑话困局》进行了跟进。澎湃新闻随即将互联网黑话评价为“一种无意义的内卷游戏”。一时间,这个话题成为众多媒体争相关注的靶子。

所谓的互联网大厂黑话,其实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通用黑话,在几乎每个互联网大厂都可以使用,比如“链路”“赋能”“底层逻辑”;另一种是特定黑话,专属于某一个大厂,比如腾讯公司的“瑞雪”——其实就是“正直”的意思,如果有腾讯员工在食堂打饭插队或在班车上占了孕妇专座,其同事就会对他说“你太不瑞雪了”(意为你不正直,不遵守公德)。

被媒体们诟病的,多数还是通用黑话。那么,这种饱受诟病的通用黑话,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从特殊黑话的起源推断出通用黑话。互联网公司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往往会考虑进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这在其他行业其实是不多见的,其中原因在于,互联网行业可能是资产最“轻”的行业——不需要什么厂房设备,不需要追加太多的边际成本,凭借键盘与算法就可以产生边际收益。因此,互联网公司对知识型劳动力的重视程度,也基本上远高于其他行业——毕竟,写代码的是人。在付出足够高的薪酬之后,如何避免宝贵的人力资本流失?答案是用特定文化来凝聚。被特定文化深度影响的人,大概不会轻易离开;而特定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特定语言。语言,是文化的小棉袄。

随着这种特定语言越来越多,大厂的企业文化部门就会自觉地将其整理为一份“内部黑话”。善于模仿的互联网大厂有样学样,争相建立起自己的黑话体系后,互联网圈子就会把众多公司黑话体系中的共同点摘出来,从而演变为互联网人都在使用的通用黑话。因此,互联网大厂黑话,其实就是起源于特定的互联网大厂企业文化。大厂的规模越大,大厂的企业文化对外辐射力就越强,大厂的黑话影响力就会越高。把特定的大厂换成整个互联网行业,也是同样的道理——正因为今天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成为“商业图腾”式的朝阳行业,互联网大厂黑话才会如此出圈,得到社会公共空间的关注。

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论证这一观点——所谓黑话,并非互联网行业独有。每个行业几乎都有自己的黑话。比如在房地产行业,把做样板间说成是“体验式营销”,把房价贵说成是“墅级臻品”,把一个楼盘有两个开发商说成是“双品牌实力运作”。除了职场的细分领域有黑话,生活中的细分领域也有黑话。在四川成都,甚至有所谓的茶馆黑话,譬如“吃讲茶”——意思是人与人之间产生冲突后去茶馆调解;再比如“翁子匠”——其实就是茶馆的伙夫。其实要从地域的角度来讲,方言不也是一种黑话吗?但其他行业、生活领域、特定地域的黑话,至少在今天,都没有得到如互联网大厂黑话这般的高度关注。原因不在黑话本身,而是由行业及行业内文化的影响力所致。

总而言之,互联网大厂黑话,表面看是一套特定的语言体系,方便互联网人交流;实质上是一种特定的企业文化和思维方式。互联网大厂黑话,这个现象的重点不在“黑话”,而在“互联网大厂”,及其内生的企业文化上。

来源:红网

作者:都大伟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4/03/915466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