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网红Abbily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走红,姣好的面容、酷似女孩的外表,使他迅速成为大众社交平台中被人们热议的对象。2021年3月,Abbily在微博自称已完成转性手术,但随后被扒出其使用网图来欺骗网友,这将他推向了另一个舆论高峰。
对于网红Abbily,有人认为,大众不必对其过分苛责,男性也有化妆、穿裙子和在镜头前热舞的权利;也有人认为,博取流量不应总打着“为性少数群体发声”的幌子。针对这两个观点,笔者更赞同后者,关注性少数群体,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尊重,而不是大肆宣扬“反转性别气质”来毫无节制地对其进行消费。
性少数群体包括同性恋、双性恋、无性恋、跨性别、间性人,“反转性别气质”指男性不再是传统的阳刚形象,而具有女性的阴柔气质,女性不再是柔美形象,而具有了男性的阳刚气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观念的更新,“反转性别气质”似乎已经成为大众社交平台及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现象。
例如,B站是中国年轻人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其中涵盖7000多个兴趣圈层,在这些圈层中,美妆区是广受欢迎的大热栏目。近年来,美妆区逐渐改变了以往“女性up主独大”的现象,诸多男性成为了美妆区的大热up主,在视频里,他们往往浓妆艳抹,举手投足间模仿着女性的阴柔。
此外,在近年大热的选秀节目中,我们也能发现带有“性别反转气质”的练习生越来越多,男生留长发、化妆、撒娇卖萌成为一种常见现象,粉丝把磕同性cp当乐趣,对男性偶像的称呼也慢慢由“哥哥”“偶像”演变成“老婆”“美女”。
“现在的男孩缺少阳刚气”,曾一度成为热议话题,这也提醒我们做出反思:当我们提倡对性少数群体给予更多尊重和理解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将其理解为了对“反转性别气质”的宣扬与鼓励。于是,当越来越多青少年在短视频平台公开“出柜”时,网友在评论中都表态“支持”,而此时,公开“出柜”的青少年们,或许只是拿“同性恋”作为从此一炮而红的一次试水。当其成功获得流量后,便会开始不厌其烦的恋情炒作,这对青少年群体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婚恋观并无益处,他们因流量而获利,但也终将迷失在偏离轨道的流量收割中。
近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性取向是天生的,大众应对性少数群体给予充分尊重,不应由性取向不同而对他人贴上异化的标签,但同时,关注性少数群体不等于大肆宣扬“反转性别气质”。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大众传播成为社会各阶层及不同群体间的连接纽带,因此,网络环境对青少年个人认知也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网络时代下,大众不应贪图红利而去迎合市场塑造“反转性别气质”等“美”等概念,关注性少数群体的正确做法是尊重而不是模仿和消费。
文/徐竹芳(湖南师范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徐竹芳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