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严奇
记者近期调查发现,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监管,一些网络祭祀乱象也随之而起:有人恶搞给活人建网墓,有些平台收费套路多,甚至借名人、烈士“吸金”,有些平台出现了封建迷信的祭祀用品。(4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
《论语·学而》中曾子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由古至今,祭奠先人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件大事,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应当得到同等重视。恶搞祭祀活人,既是对当事人的不尊重,也是对网络祭祀的不尊重。刻意把非英烈人员放入网上烈士纪念馆,则流露出对英烈群体的轻视,其行为实在可恶。
网络祭祀出现乱象,管理失范是一个重要原因。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创建烈士馆不需要提供烈士身份证明,只需要把信息填写完整即可。亦有专家表示:网站缺乏有效审核导致种种乱象,其根源在于法规缺位。据了解,目前我国现行管理殡葬的法规文件,均没有涉及网络祭祀的内容。
其实,网络祭祀发展至今,不属于一类新生事物,公众对其作用已有清晰的道德认知。给活人建网墓,借名人烈士吸金,皆是恶习。即便法规没有明确禁止,也不应当被社会道德所允许。试问,乱象之后,网络祭祀平台的管理人员就没有发现吗?说到底,原因还是从事网络祭祀的行业道德没建立,行业规则还处于原始的野蛮发展阶段。忽视自我管理,网络祭祀平台就难以长久经营。
受疫情防控影响,网络祭祀、代客扫墓、线上预约扫墓等新形式的祭祀手段开始流行。网络祭祀乱象频现,既对行业发展不利,对民众响应号召也不利。网络祭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谁还会为线上祭祀买单?乱象若得不到全面纠治,对祭祀文化的健康发展,势必会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整治整改力度,严惩祭祀乱象。要鼓励民众选取正规的合法的网络祭祀平台,让网络祭祀成为新的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习俗。同时,要完善网络祭祀规范,打通信息核对的数据壁垒,让网络祭祀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中健康成长。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