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能花70万买画,我就能花700万把你们设圈弄得天翻地覆……”近日,一名网名为芙芙的13岁女孩,花70万元在 “设圈”约稿买画,家长发现后要求画师退款并放出“狠话”。事情一经网友投稿曝光便迅速冲上了微博热搜,同时也让小众的“设圈”进入了大众的视野。(4月7日 澎湃新闻)
近年来,随着亚文化的兴起与壮大,许多小众圈层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设圈、饭圈、cos圈,圈圈入耳。有“圈”就会有市场,于是,各种各样的衍生消费品也应运而生。但在“圈”内打得火热的同时,部分混乱、无序的圈层市场,既掏空了人们的“钱袋”,又腐蚀了人们的“脑袋”。对此,“圈里圈外”都应好好反省。
此次事件所涉及的“设圈”,是指买主找画手根据二次元人设画图,创作理想的“纸片人”并持续约稿“养设”,类似于虚拟版芭比娃娃的养成游戏,最早在QQ群等平台兴起并交易。从前期买人设图到后期的“养设”,是一个耗资巨大的过程,养设人却因在这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与精神寄托而乐此不疲。对于此种行为,我们先不置可否,但相关平台以及从业者,都不能“圈地自娱”,将法律隔绝在圈外。
事件中,买主芙芙通过微博、QQ等社交平台,一对一与画手进行约稿。在此过程中,既没有事先相关协议,又没有第三方介入,这对于双方而言都没有保障。此外,“设圈”相关的交易平台注册只需手机验证,而没有身份认证这一环,这也正是买主芙芙能够自称为成年人,从而瞒天过海的重要原因。并且,画稿的定制价格并没有清晰的标准,完全是买家与卖家临时的一锤子买卖。
长久以来,低龄化、无序化、监管无力等诸多问题,一直存在于各种小众圈层市场。对此,从业者以及社会各界,都应加强法律意识,从源头规避法律风险。相关平台也应完善认证与交易机制,使之走向规范化与标准化。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将圈层市场纳入监管范围,使之既能保持经济活力又能走向有序运行。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价值观念养成,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而此事件中,家长只是一味对画师放“狠话”,而缺乏对于自身教育观念与孩子行为的反思。另外,在网络上咄咄逼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家长在面对此事时更应以身作则,理性且平和地处理此事。
目前,主要涉事画手白琴已公开发表声明,称自己已经退款,并说明“直到芙芙的妈妈来找自己,才知道芙芙是未成年人”。这样的结局,固然是大家所乐见的。但仍然值得追问的是,圈层市场内还有多少混乱现象?更该反思的是,亚文化的兴起,是当代年轻人个性张扬的表现,但我们在热爱之余,也应时刻保持清醒,将圈层文化视作生活的调味品,理性地进行有关的文化消费活动。
文/魏泽鸿(湖南工商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魏泽鸿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