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建清
最近,一段视频突然爆红网络,视频中的小男孩喘着粗气,身上沾满泥沙,瘫坐在地上。一名男子问道:“累不累啊?读书好还是干活好?”小男孩答道:“读书好,读书好。” 在抖音上,这段父子在一处工地搬砖的视频有上百万的点击,评论无数。(4月11日 《钱江晚报》)
教育界把孩子厌学称之为叛逆期。所谓的叛逆期,说白了就是孩子不听话,厌恶学校跟老师,厌恶学习,逃课甚至不去学校,每天回到家就关起门来,吃饭都叫不出来,更有甚之离家出走。遇到叛逆期的孩子,家长真是伤透脑筋、一筹莫展、苦不堪言。
如何搞定孩子的叛逆期厌学? 有请青少年心理咨询师的,有请问题教育专家的,有请心理医生的,有请老师家访的,可谓搬来了八方“救兵”。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这个过程中,最焦虑的还是家长,可以说苦口婆心,无所不用其极。临安的这位父亲为了让自己有些厌学的小孩体会到干体力活的辛苦,特地带他到了工地搬砖,效果明显。这是一种搬砖法,意在比较读书与劳动哪个更好、哪个更累。实际上,对于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读书更累,因为那是心累。因此,“搬砖法”只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不一定具有推广普及价值,切不可盲目复制。就在前不久,媒体披露,东北也有一个厌学的孩子,他40多岁的父亲不上班,斥资买了房车,开着房车带14岁厌学儿子旅行54天,结局令人惊喜,据说孩子开始想学习了。这是一种“旅游法”。同样,丢掉工作,抛家舍业,周游中国,这也只适合个别家庭的做法,只能参考,不能照搬。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乃是中国家庭的普遍认知。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颗学习的心,能有所作为。然而,这只是一种愿望,现实是孩子的叛逆期是不可避免的。
在当下,孩子的教育问题出现厌学情况并不少见甚至司空见惯的普遍现象,只是或轻或重而已。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原因极其复杂,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但根据观察,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们的轻视,索性破罐子破摔,也就是说,厌学来自学习压力。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有的孩子沉迷于网游而导致厌学失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然负有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遇到的问题的责任。但除了家长要减少贩卖教育焦虑以外,必须切实减轻课业负担,特别是加大网络游戏管理,遏制乃至阻断孩子沉迷网络虚拟空间的趋势。总之,“搬砖法”“旅游法”仅仅是一个小招数,不是治疗厌学的灵丹妙药。治理厌学,最重要的是从源头上帮助孩子们从学习压力中解放出来,这比“搬砖法”有效得多。
来源:红网
作者:孙建清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