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君
区城管局干部小张有些烦,前阵子上级来调研基层市容管理工作,他安排的调研点暴露了不少问题,结果让领导丢了面子,自己也挨了批。办公室王主任要求他“立行立改”,安排两条经典调研路线,一条展示亮点,一条反映问题,不管调研什么主题,只能在这两条路线中选,确保问题“可控”。小张照做了,“效果”还不错,没再出“乱子”。(4月20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看来,安排“经典调研路线”在少数地方确实还有市场,一方面是因为个别上级部门、领导干部怕麻烦、图安逸、怕找出问题解决不了,便避重就轻;另一方面,是因为个别地方、个别基层干部工作不扎实,弄虚作假,形式主义思想严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激浊扬清,调研新风劲吹。领导下基层调研勤了,“不打招呼”“不受招待”多了,群众看在眼里,基层喜在心上。但是,调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还换上了新马甲、出现了新形式。“经典调研路线”的出现,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其实,基层的形式主义归根结底是上级部门调研的官僚主义所致。有些领导干部用应付心态看待调研,没有带着感情深入群众,没有带着问题深入基层,所以对安排的“经典调研路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调研已被异化为“被安排”,领导干部甘愿被牵着鼻子走,从调研主角成为配合对象,“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对着群众打哈哈”。
到基层调研如果走“经典调研路线”,被基层牵着走,就会失去调研的目的,就没法摸清基层的实际情况,就会失去决策的方向。对此,调查研究必须实事求是,从一线情况出发,深入实际,既要身到,更要心到,要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到田间地头、车间码头、市场社区,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取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的方式进行调研,确保情况准确。
广大基层干部要将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到抓工作落实上,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和攻坚克难的决心,面对工作中的问题和结症,要沉下心来想办法、找出路、抓推进,摒弃好高骛远、好大喜功的思想包袱。针对上级的考察调研,坚持实事求是,将问题摆出来讨论研究,客观展示工作推进情况,正确看待功过、是非、得失,以一颗责任心、事业心、平常心推动基层工作落实。
来源:红网
作者:文君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