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科生多于理工科,不应有学科“鄙视链”

来源:红网 作者:孙建清 编辑:陈乘 2021-04-26 16:49:30
时刻新闻
—分享—

文/孙建清

日前,央行一篇题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工作论文提出,要“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 文章这一观点被指传递出“文科生太多”影响国家发展的意思,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各方观点激烈交锋。(4月25日 中国新闻网)

文理学科间的“鄙视链”争议由来已久,并一直存在,但结论其实已经很清楚,那就是文理相互依存都很重要,不能厚此薄彼。现在的问题是,央行的工作论文的观点不是说文科无用,而是说当下“文科生太多”,此种情况影响国家发展。因此,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现在文科生是不是太多了。多与少是相对而言的。这里的“太多”,显然是指文科生比理工生多。具体的数字,恐怕应该有国家权威机构发布数字来确认文理生的比例,但根据我们的实际观察,从中学高考的文理报考人数到高校录取的名额再到专业的设置,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文科生的确比理科生要多得多。这也是无法否定的事实。

央行工作论文的论点,基于重视理工科教育的理念,实际上涉及的是一个招生比例和高校专业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教育部门可以针对文科招生人数较多、文科生毕业后难找工作等现象进行研判,做出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的招生计划安排,而不必争论文理哪个更重要,因为文理犹如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全部的问题在于,文科生太多会不会影响到国家发展。回答是肯定的:不会。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从根本上讲,国家一直把科技放在突出的极其重要的位置,没有人会不懂得理工科重要的道理。但是理工科是一个相对于其他专业更高端、精英的领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科学家或者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也不是人海战术可以搞定的。也就是说,从总量上说,必须接受理工科一定比文科生要少得多的现实。而且,理工科的需要,是依据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的,它的人数是随着国家的基础建设的需要而愈加突显的。我们不可能人人都去搞航天事业,也不可能人人去造航母。这就决定了理工科的门槛更高一些。

还要看到,文科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只是人们的一个感觉,甚至是一个错觉。事实上,学文科的学生多一些不仅不会影响国家发展,而且对于提高民众的文化道德素养起着很大的作用。表面看,学校学文的很多,但将来真正意义上的从文的还是极少的。鲁迅原来是学医的,是理工男,可后来弃医从文。王家卫是学设计的,后来当了导演。社会需求很复杂,专业不可能都对口,学非所用的例子比比皆是。这说明,大学文理科的学习,未必能确定未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因此,没必要为文科生多一些感到忧虑,甚至上升到影响国家发展的吓人程度。

可以相信,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国家一定会比较注重理工科,因为科技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立足之本。但也不会忽视精神、文化、文明层面的人文教育,文理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趋势不会变。更应理清的是,重视理工科教育并非单纯一个文理人数比例的问题,毕竟卖茶叶蛋的总比搞“两弹一星”的要多。

来源:红网

作者:孙建清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4/26/923579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