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自2022年开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不再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5月15日 澎湃新闻)
几天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发布一则《重要通报》,声明该学院将停招学硕。停收学硕是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扩招的大背景下开展的。
2021年5月1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强调统筹推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其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扩招是重要一步棋。
“争取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2020年9月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通知中明确表示,对专硕进行扩招。
当前硕士招生改革越发明晰化,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是国家发展大势所趋。专业硕士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国家期盼与责任。但是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不是完全不相容的对立面,专业硕士招生重大利好,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生存空间却遭受挤压。如此粗放作业实在不可取。
一些高校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不断扩张的同时,在部分学科领域停招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比如在更早前的2020年7月1日,复旦大学软件学院也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调整2021年硕士生招生专业的说明》称,“软件学院从2021年起不再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生”。四川大学、福州大学也分别停止心理学学硕和情报学学术型硕士的招生工作。
自从划分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以来,作为研究生教育分流的两个主要方向,它们也代表了不同的研究生培养方向。学硕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为中国大学教育界不断输送人才,在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分量不可忽视。
当下以理论研究为导向的学硕招生收窄,会直接导致学硕人才面的断层,对于后续人才培养与深造也会有一定影响。如何把控这个收缩的尺度需要深入合理地考虑实际,而不应盲目地呼应政策,这才是对人才培养的负责。
专硕扩招不宜太过粗放还有更为现实的问题。专硕费用普遍比学硕高,没有学校的住宿保障。而且,当前博士招生普遍偏爱学硕等原因都成为政策如何更好落实、平衡各方诉求的关键所在。
学硕对比专硕来说有其长期存在的招生优势,这些优势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是可触及的实实在在的经济需要与就学环境需要。只一味地发展扩大专硕、而不想办法补其短板,选择性忽视学子正当发展诉求,只会使得硕士招生变成“大水漫灌”,最终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导致新的社会问题。
文/徐侨(西南政法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徐侨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