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躺平”并不可耻,而是奋斗失灵前的刹车

来源:红网 作者:王熙媛 编辑:张瑜 2021-06-04 22:05:15
时刻新闻
—分享—

ed7fc0b1774c442d9c48166cebd15844.jpg

最近,“躺平”的生活态度成为热议话题,其中不乏主流媒体和名人批评的声音,有媒体甚至发表评论称“躺平可耻”。但将“躺平”等同于消极是一种误解。“躺平”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而是在拒绝不假思索的伪奋斗,用低欲望的姿态面对生活。

当“躺平”引发了年轻群体的共鸣,“奋斗”本身的叙事需要被质疑。白热化竞争下的“内卷”并不是社会福祉实现的前提,努力也未必是应对“内卷”最好的答案。“内卷”只不过是筛选的副产品,它更像是一场无止境的精神内耗,而非良性的竞争。因此,“内卷”的存在不能被合理化为青年努力、奋斗的方向。“躺平”的姿态正是对这种不合理的质疑。如果“奋斗”只是成为竞争的死循环的一部分,那它只不过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奋斗本身指向的方向更值得深思。

“躺平”并不意味着消极面对生活,相反,它可能成为年轻人反抗的工具。繁重的生存压力已经成为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如果说,社会的竞争机制并不允许轻易退出,所谓的“躺平”至少能成为青年人拒绝被控制的无声抗议。不买房、不买车,是对“有房有车”的标准人生理想的挑战;降低消费欲望是给生活减负,也是在拒绝消费主义的裹挟;超脱于加班、升职、“996”之外,看似“佛系”,其实是对不言自明的社会控制的反抗。有太多固化的社会规范在教导青年如何生活,选择“躺平”就是在对这些看似天经地义的路径加以质询和反叛。

“躺平”是对工具理性逻辑的纠偏。社会的运转需要竞争,但青年人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同样重要,不能就此被淹没在对社会效益的追求中。年轻人对未来上升空间的迷茫、生活压力下的疲惫,不能被简化为脆弱、懒惰。此前一篇关于名校生抑郁的特稿引发广泛关注,文中的名校生不乏努力勤奋者,但即使通过奋斗达到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却依然有可能经历精神上的危机。生活也不止向上一种姿态,在反复叩问生活的价值却得不到清晰的答案时,“躺平”并不是一个该被责备的选择。面对狂热的竞争,用“躺平”给自身的欲望降温,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生活意义清醒的探索?

年轻群体在主流规训之外寻找生活的其他可能,这样的选择并不消极,而是自身主体性的体现。“躺平”并不意味着逃避生活,正能量的“奋斗”也并不是唯一可行的生存状态。选择降低自身欲望看似是后退一步,也许却是年轻人在生活的幸福感上前进一步。

文/王熙媛(西南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王熙媛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6/04/943602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