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短视频青少年模式如何从困境中“重生”?

来源:红网 作者:刘宇轩 编辑:陈乘 2021-06-07 21:50:03
时刻新闻
—分享—

青辣椒.jpg

5月26日,抖音宣布升级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将18岁以下的青少年用户群体分为两类分别进行引导:14岁以下实名认证用户直接进入青少年模式,进入后无法退出,且无法观看直播,仅能观看平台精选的适宜青少年的内容。各项措施将于6月陆续上线。

这一号称“史上最严”的短视频青少年模式,一时间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支持者有之,有网民称“希望其他平台也看齐”,毕竟此次抖音发布的青少年模式升级措施确实带来了“新意与诚意”。另一方面,因为对既有的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存在不满,流于形式,更多的网民仍然持一种怀疑态度,认为资本趋利,这无非是平台方的作秀罢了。然而,抖音青少年模式真如报道中所宣称的,能实现互联网善治,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吗?这仍然要大大打一个问号。

短视频青少年模式何以漏洞百出?

近年来,随着青少年群体逐渐成为短视频APP的重度用户,国家在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青少年模式逐渐成为各大短视频平台的“标配”。然而,如果说理想中的青少年模式是一堵坚固的防火墙,那么现实中的青少年模式就是一道虚掩着的木门,看似完善却形同虚设。

青少年模式陷入“鸡肋”化怪圈的症结在于,目前各大短视频平台将青少年模式的开发重点倾斜于开启模式之后的限制措施,如快手“每日限制使用时长不超过40分钟”,却对青少年模式的认证、开关过程的严格设置着墨甚少。

身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少年则可以轻易通过卸载重装APP、拿长辈身份证进行注册认证、以游客身份观看等五花八门的方式避开青少年模式的限制。缺少了将青少年合理地引导进入并固定于青少年模式的过程,后续多么完善的限制措施也只是“有力没处使”。

此外,即便成功进入青少年模式后,部分短视频平台对于可浏览内容池的设置也值得进一步商榷。以微信视频号为例,青少年模式下可以观看哪些内容是由家长进行设置的,包含“我关注的”“不可访问”以及“全部”三种选项,如果选择“全部”,青少年模式则形同虚设。

漏洞百出的短视频青少年模式,背后是人为与技术因素的多重阻碍,也是社会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多重博弈。

从主观上来说,现有的青少年模式似乎成为了“面子工程”,短视频平台搭建青少年模式多是为了迎合监管,响应净网行动,缺乏完善模式的内驱动力。况且,在当前短视频行业的青少年模式实行力度普遍较为宽松的环境之中,平台极易囿于侥幸心理与“囚徒困境”,不愿冒着流失青少年用户的风险实行较为严格的青少年模式。从客观上来说,前述所提到的青少年模式的认证、开关方面的种种漏洞的应对确实存在技术上的困难。

事实上,在网络游戏领域,我国从2007年便开始启用类似短视频青少年模式的防沉迷系统,十余年来,尽管防沉迷系统采用人脸识别等多种先进技术来尽量弥补系统可能存在的漏洞,但仍是“按下葫芦起了瓢”,玩家总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甚至催生出“代充值”“代解锁”等产业。类似的问题在短视频青少年模式中同样存在。此外,将所有弥补漏洞的成本施加于企业,又显得并不现实。

诚然,现有的短视频青少年模式收效甚微,但并不意味着它走到了终局,而是亟须变局。此次抖音的“最严”青少年模式,虽然推出了“进入后无法退出”“无法观看直播”等有效举措,但仍然不是“标准答案”。

善治的青少年模式该如何形成合力?

青少年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它并非一个“模式”、一副“处方”所能解决,而需要构筑社会之合力共同应对。因此,青少年模式只是合力中的一环,青少年模式的发力,需要与教育、公安、网络信息安全等多方力量进行有机联动。

例如,加强平台与公安部门的合作,合理利用信息库提高实名认证的准确度与效率,通过构建内容举报机制与公安办案系统之间的紧密联系,打击“代解锁”“代充值”“代打赏”等灰色产业,从而为青少年模式对未成年人的有效保护扫清障碍。

青少年模式的发力,更需要家长的辅助与引导。应该看到,青少年群体对于短视频的使用需求宜疏而不宜堵。许多未成年人沉迷于短视频,与家长陪伴的缺位存在紧密关联。手机绝非现代化教育的万能钥匙,更不应成为家长陪伴缺位之后孩子的唯一玩伴。平台应设置打开APP后立即出现信息弹窗提醒开启青少年模式,化被动为主动,并着重提醒家长对青少年模式的限制时长、内容池进行耐心设置、确认。

企业中的青少年模式产品开发小组,也需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数据分析等多种手段提高青少年模式中限制措施的力度与精度,设置常态化家长意见反馈机制,最大化发挥家长在其中的辅助作用。

抖音此次加码青少年模式,这些措施的确是前所未有的。然而,短视频青少年模式如何从困境上“重生”,从整体上推动短视频青少年模式的升级,少不了各大头部平台的共同发力。尽管各类短视频平台的内容供给与用户群体存在差异,但在净化网络空间、保护未成年网络环境方面的责任是一致的。各大头部短视频平台可以建立起对于青少年模式开发的共建、共享机制,最大化利用成功经验,达成社会利益与商业利益的统一。

总之,短视频青少年模式的迭代与升级任重而道远,所需努力的方向也非一个“严”字可以概括。在这项需要社会各界持续耕耘的课题中,或许我们的目标不应是达到“终点”,而是找到一个让青少年能够遨游于清朗网络空间的“平衡点”。

文/刘宇轩(湖南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刘宇轩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6/07/944339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