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考“迷信”现象背后究竟是什么?

来源:红网 作者:吴语珂 编辑:张瑜 2021-06-12 22:08:14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jpg

与过去一样,今年高考期间,考场外妈妈们穿上旗袍寓意“旗开得胜”,爸爸们套上马褂寓意“马到成功”。格外讲究的,甚至第一天穿红色,寓意“开门红”,第二天要穿绿色,寓意“一路绿灯”,第三天穿灰黄色,寓意“走向辉煌”。诸如此类的还有:手举一支向日葵是“一举夺魁”,门梁挂粽子是“高中(粽)”等。而有的考生则相信,与学霸同学击掌可以蹭运气,让老师摸摸考试用的笔,能够获得知识的力量……

对此,有人抱有较为宽容的态度,认为这不过是为了表达美好祝愿,不该较真;有人则批判其是迷信,是封建糟粕,引领了不正的社会风气。各类讨论声音不绝于耳,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些“迷信”现象呢?

对于家长来说,高考是事关孩子前途的大事。除了参与打理孩子的生活起居外,他们也只能借助各类“迷信”行为,获得心理方面的另一种参与感了。所以笔者认为,对于考场前家长的种种“迷信”行为,不妨多一些宽容。至于考生,既然他们能够通过某些“迷信”行为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缓解考前紧张的情绪,同时给自己留下了一份高考时的有趣的回忆,较真未免显得过于苛刻。

当然,有些行为一旦过了界,便只剩下哗众取宠了。今年多地高考考场,有家长直接摆上祭坛、跪地求拜。在寺庙等场所或是自己的私人空间烧香祈福,倒也没什么,不过,当跪拜的人群、满地的香炉和祭品,直接出现在象征着“科学”的高考考场之外,不仅侵犯了公共空间,也难免带给旁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不适。对于这种过了界的“迷信”行为,的确应该予以批评。

值得探究的是,“迷信”现象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唯分数论”一直都是中国高考招生制度的基本特征,于是,疯狂“内卷”就成了学生唯一的出路,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和家长的焦虑心理只能与日俱增。高考期间诸多的“迷信”行为,可以被看成是全民焦虑的折射。因为“一考定终生”,所以容不得有任何闪失,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打算,才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迷信大军”。

高考第一天,四川省宜宾市护考交警特意开出“985”“211”号牌的车辆为考生们助阵,该事件相关报道迅速获人民日报等官媒转载:转发这个视频祝你高考顺利,喜提“985”“211”。在微博评论区一片“创意好,寓意好”“高考加油”的声音中,也出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价值观导向存在问题”,“这不是官方提倡‘内卷’吗”,“全中国能有多少人考得上985、211大学啊”……

诚然,在大多数人看来,那些提出质疑声音的人,有些过于敏感了,这原本也只是寄托一个好寓意而已,就跟前面提到的许多家长和学生无伤大雅的“迷信”行为一样,应该被宽容。只是,事出必有因,我们更应反思,在这些看似“神经过敏”的言论背后,社会普遍存在的“唯分数论”“唯学历论”问题,并始终警惕其衍生出的其他副作用。

文/吴语珂(湖南工商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吴语珂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6/12/952882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