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有没有”与“查没查”

来源:红网 作者:杨孔柱 编辑:张瑜 2021-06-17 22:22:29
时刻新闻
—分享—

文/杨孔柱

余人老家在江苏省宿迁县城北村。1996年区划后,宿迁撤县改市,升级为地级市。从那时起,至今已有两任市委书记因贪腐而锒铛入狱。一个是大名鼎鼎的仇和(后曾任江苏省副省长、昆明市委书记、云南省委副书记),另一个是后起之秀缪瑞林(后曾任江苏省副省长,其间又任南京市市长)。且说仇和当年主政宿迁时,可谓一言九鼎,八面威风,老百姓只知他“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却不料他最终“会出事”。

实际上,仇书记从那时“干事起”,已经开始“腐败”了,他同一个姓刘的老板称兄道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了。后来,仇和调往昆明,“刘老板”又跟随而去,圈地、建房、办厂,名为招商引资,实为“招财进宝”,到头来弄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有人曾拿仇和案例说,现在有些领导干部,腐败问题不是“有没有”,而是“查没查”,正像仇和一样,你不查,他就“没有”;你一查,他就“有”。可谓一针见血,切中时弊。

想想看,有些人在领导位置上坐了十几年、几十年,难道就没有“吃过人家一次请,收过人家一次礼”?多没有,少呢?严重的没有,轻微的呢?常在河边走,难道就没有“湿过一次鞋”?面对物欲诱惑,难道真能做到像当年解放军战士那样,路过老百姓的果园,不拿老百姓的一个苹果;路过西瓜兄弟的瓜园,不吃西瓜兄弟的一个西瓜?或许有人说,今天这个要求太苛刻了。但对于真正无私的共产党人来说,就应该完全做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辛苦我一个,幸福千万家”, “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看看现在一些人的腐败行为,岂止是“拿人家一个苹果”“吃人家一个西瓜”,贪污受贿动辄就是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亿、几十亿,数额之大,令人瞠目结舌、难以想象。

但是,每当上级巡查或年终填报个人财产收入时,却没有一人声称自己是“腐败”的,更没有如实填报自己受贿多少万、多少亿。不仅拒不承认“有”,反而一口咬定“没有”。其实“有没有”,自己最清楚。隐瞒不讲,严防死守,是这一类贪官的共同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查不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反腐败要反到底、反彻底,就是要对腐败行为、腐败分子“零容忍”,主动进攻,提前介入。有举报要查,没有举报也要查;露头就打,不露头也要打,将腐败消灭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最大限度弥补和减少腐败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的损失。

查,就要认真查,彻底查,一查到底。一是排查,对手握实权的重点领域、重点人,对照有关标准和规定,一个不漏地认真审计核查,过筛过关,验明“正身”,廉胜贪汰。二是倒查,即从过去历任领导职务查起,查实“贪腐史”,算清“腐败账”。三是协查,从其家人、孩子、秘书、司机等身边人着手,看看这些人都干些什么、捞些什么,寻蛛丝、找马迹,查主犯,叫腐败分子无处藏身。四是彻查,对离位退休的也要一查到底,决不让腐败分子“安全着陆”“安享晚年”。

反腐败,说到底就是“查腐败”,一查见分晓,一查辨优劣。可以肯定,一切欢迎查、主动配合查、经得起查的,都是好官、清官。只有贪官、赃官才害怕查、诋毁查、抗拒查。

聪明的腐败分子都应该想一想:不查是万幸(侥幸),万一查了呢?今天不查、明天不查,后天会不会查呢?在岗不查、在位不查,离岗离位又查不查呢?奉告一切腐败分子,在“有没有”与“查不查”的问题上,不要再纠结、再执迷不悟了,最明智的做法是:赶快收手,尽快自首。

来源:红网

作者:杨孔柱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6/17/954408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