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面对林生斌人设“翻车”,舆论不能跟着“翻车”

来源:红网 作者:梁晓宇 编辑:王小杨 2021-07-05 22:36:36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2017年杭州保姆纵火案幸存者林生斌,2021年6月发布微博,公开宣布自己重新组建家庭喜得一女,再度进入大众视野,引发网友热烈讨论。有人感叹他逐渐走出阴影,开始新的生活,有人认为他利用网络营造“痴情人设”,利用逝去的妻儿之名创办品牌并高调带货。再婚之后,网络上流传各种信息,疑似林生斌私吞巨额赔偿、林某前妻闺蜜声称其“好丈夫”角色与现实有出入、林某疑似婚内出轨等等,相继爆出的信息给林生斌的“苦情人设”带来重击。

纵火案件和林生斌的谜点,也给舆论带来反转。面对亦真亦假的信息,信源的真实性如何?是否有交叉证实,各方当事人及其亲属都有发声?各位看客还得理性看待林生斌“人设翻车”事件,不要沦为“乌合之众”,舆论面前需保持一定的媒介素养。

林生斌“人设翻车”,大众对其的态度经历180度大转弯,其中少不了网络舆论的推波助澜。四年前的杭州保姆纵火案后,林生斌获得大量的同情,再加上其在微博中发布文艺又悲伤的微博,以此哀悼妻儿的逝去,获得网友的大量同情,如今各种亦真亦假的信息爆出,林生斌的“痴情”形象大打折扣。人设崩塌,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自媒体流量为王的时代,几乎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更何况是如此大的反转,林生斌曾经获得多大的同情,如今就摔的有多惨,舆论的力量很难抵挡,当人们通过社交媒体获取大量的信息,是否有溯源性思考,追寻事件的本源,保持自我的理性思考。

对于这件事情网络和事实之间是否有被刻意隐瞒的部分,有些内容的呈现是“投喂式”,即专门推送符合你胃口的信息,在不经意之间某种情绪性的东西被煽动,所谓的网红“大V”意见领袖的出现,对舆论施加影响。此次事件中涉及多方家庭层面的事情,可网络呈现的语境大都来源于林生斌一方,缺乏女方家人的公开回应,网上也流传不少女方家人表示“林某未给任何补偿”,女方闺蜜也爆料“林某看起来和妻儿貌合形离”,还有网友照片爆料,林某和某女子在国外跳伞等。各种亦真亦假的信息加剧大众的讨论,警惕各种“投喂式”“阴谋论”刻意引导舆论的声音。带有网传石锤、截图、证据确凿标语的内容,是否具有说服力,还得理性对待。

社交媒体使公众的私人性与公共性日趋模糊,林生斌可以“出卖”自己的私人家事,获得流量,也就要有能力承担舆论的压力和所谓的“人设翻车”,选择将一切曝光到公共区域,就得做好准备让渡部分私人领域。

在互联网环境下,人人都有“麦克风”,自媒体时代流量为王,专业记者的新闻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做好新闻的“把关人”,提升媒介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在风口浪尖的舆论场上保留理性的呼声。总之,面对林生斌人设“翻车”,舆论不能跟着“翻车”。

文/梁晓宇(广州大学)指导老师:黎藜

来源:红网

作者:梁晓宇

编辑:王小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7/05/962663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