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术锦标赛季”不能成压力“大厦”

来源:红网 作者:李祚 编辑:陈乘 2021-07-22 18:58:49
时刻新闻
—分享—

文/李祚

国家培养一个优秀人才需要近30年,甚至更久。顶尖学者英年早逝,是家人不幸,更是国家的损失。(7月20日 半月谈网)

近日,半月谈报道指出,足足四名青年顶尖学者,在最是年富力强的年龄段因为各种突发疾病“过劳”去世,随着背后“学术锦标赛制”的各样细节被挖出,以及数位一线科研人员的呼吁声,都让我们不禁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作为一种使用“委托-代理”机制的赛制,“学术锦标赛季”就仿佛一座压力的“大厦”,上面是政府、研究院,往下是学科、老师,一层层“重量”向下递增,而后全部落在了处于基层的普通科研人员身上。结果,学校越好、学历越高、职称越高,工作时间越长、留给自己的休息时间越短;科研人员越是拼命努力向上挤,就越是要与同行竞争,越是要透支自己的身体,偏偏得不到相应的资薪报酬,甚至“只是达成‘指标’”都成了一种“不思进取”,一种“奢望”;而好不容易“出头”的人,却又要面对行政的考评考核,面对来自组织与社会更大的要求和期望。

整座科研“大厦”,似乎从头到尾都陷入了这病态的竞争“怪圈”循环之中。

这样的竞争制度,在“从众效应”与“剧场效应”的作用下,使得所有参与者都不得不日夜奋进,如同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不敢有丝毫停歇;虽然这样的制度能够筛选出相当优秀的人才,但选拔人才并不是“养蛊”。

不合理的竞争制度、薪酬制度,无处不在的“潜规则”与行政考评,这些对科研人员的束缚,已经造成了互相攀比的学术风气、严重的内耗,也许将来的某一天,会进一步催生出低水平复杂化的“内卷”现象,甚至“顾头不顾尾”的形式主义、面子工程。

希冀能尽快解决问题,还科研队伍一个轻松明朗、能心无旁骛沉下心思的学术环境。

来源:红网

作者:李祚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7/22/969521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