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乒混双银牌,“金牌非我莫属”不是好心态

来源:红网 作者:樊水科 编辑:刘昱 2021-07-27 17:22:13
时刻新闻
—分享—

文/樊水科(西京学院副教授)

7月26日,东京奥运会第三天,中国队金牌榜颗粒无收,三大“梦之队”——国乒、跳水、举重等优势项目纷纷失利。之所以被称为“梦之队”,是因为这些项目都是夺金优势项目,运动员也是带着“冠军舍我其谁,金牌非我莫属”的必胜信念去的。但这种心态在面对严峻挑战的时候,就有过于紧绷甚至束缚水平发挥的可能。

跳水、举重项目先不说,作为资深乒乓球运动爱好者,我感觉这次奥运会乒乓球混双的失利,与技术发挥有关,但也与运动员的心态有很大关系。这种心态压力是由队员、媒体、公众共同促成的,那就是乒乓球作为国球,是国人的骄傲,国球比赛只能赢,不能输,或者输不起。有这种心态很自然,毕竟我们的乒乓球实力在那儿,耀眼的战绩也在那儿,同时作为国球的乒乓球被赋予了更多意义也很自然。但是,长时间的这种乒乓球比赛“冠军舍我其谁,金牌非我莫属”的思维或者心态,容易自大,容易忽视作为体育竞技的残酷性和偶然性。

比如昨日的混双决赛,昕雯组合意外失去冠军,其实运动员已经非常努力了,银牌也是很不容易的成绩。但从赛后刘诗雯的哭泣道歉来看,她背负的“不能输”包袱太重了。媒体铺天盖地的调子,如爆冷、遗憾、意外等等,也是金牌非我莫属的思维。公众多为受伤,难以接受,睡不着等,其实也是这个心态在作怪。

虽然,从过去的1991年到2011年,中国曾有连续20年几乎垄断世乒赛的混双冠军的成绩。事实上,如果认真观看比赛全程,可能会发现这个结果并不意外。毕竟,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中国队潜意识里可能有了稳居第一的心态,但这是乒乓球混双项目首次进入奥运会,有些规则也在变,场地大小也有变化,对手的实战经验也在变化。更重要的是,比赛中的每一局、每个球都可能导致双方心态微妙的变化,甚至影响整个比赛。

众所周知,赛场不但是技术和实力的较量,更是心态和策略的较量。纵观昨日决赛,开局中国队以2:0拿下了前两局,是一个在大多数人看来极其自然和预料之中的结果。在顶级乒乓球赛场上,这个开局还是很有优势的。对我们来说,金牌似乎更唾手可得了。这个微妙的变化,在日本对手身上,则是另外一种心态。他们是作为挑战者出现的,而且开局已经失去优势,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多少“非我莫属”的冠军包袱,只剩下奋力一搏了。他们更年轻,打球节奏更快,出手明显更为果敢坚决,这是他们展现给我的印象。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日本队硬是将整体比分扳至2:3,这个连输3局的过程中,作为观众的我也是懵圈的。但这正是体育竞技的偶然性,实力是一回事,发挥也很重要。我关心的是,这时候双方心态的变化:对我们来说,顶住压力,一分一分艰难争取成为最优选择。对日本队来说,他们扭转了开局不利的劣势,其体能、意志和心态等都处于最佳状态。也就是说,他们有超常发挥的心态基础,而我们则容易被压力束缚手脚,影响发挥。

当比分打成3:3的时候,双方再次站到决定性的关键一局前。从心态的微妙变化方面分析,这一局成为我国保住国球荣誉的关键一局,对日本而言,却是离挑战世界冠军最近的机会,但他们并没有太多“不能输”的包袱。决胜局最揪心的比分出现了:中国队0:8落后,最终追至6:11,与冠军失之交臂。

0:8的被动局面是如何产生的?从技术和实力上,是不太可能有这么大差距的。也许,从心态的幽微变化来分析和观察,这场比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样本。

站在擂台上,就不可能有永久的擂主。从长远来看,这次失利对我国乒乓球的发展有好处,也有助于改变运动员、媒体和公众对于乒乓球比赛冠军舍我其谁,金牌非我莫属的自负心态。我们要理性对待这样的意外,才能从“孤独求败”的心态中走出,面对赛场瞬息万变的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和冷静的判断。只有输得起,才能赢得久。因为,没有冠军是轻松随便获得的,“每一块金牌都是硬拼来的”这种心态就比“金牌非我莫属”更理性更健康。

来源:红网

作者:樊水科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07/27/970827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